財經
2023-07-25 04:30:16
日報

百業之母須重拾初心

分享:
銀行

渣打、滙控及頗多跨國投資銀行,去年區內核心增長向下,甚至倒退。(資料圖片)

銀行是百業之母,但全球未至於百廢待興之際,銀行似乎早已身先士卒。如果滙豐控股(005)是因為規模太大,大至難有可觀增長的話,渣打集團(2888)情況似乎是增長引擎夢碎的殘酷演繹,這個影響不限於渣打,而是整個環球銀行的業務。

幾年前仍有大批金融機構,為區內增長、為中國潛力急趕而來,結果尋夢像撲火。渣打、滙控、以至頗多跨國投行,去年區內核心增長向下,甚至倒退,更甚是,因經濟下行而要預留的壞帳撥備是否見頂,仍是未知之數。眾所周知,高增長市場全球已所餘無幾,保險機構暫且可以用低滲透率做賣點,但一塊僅餘被公認為高增長潛力的區內市場,即使人均財富提升、經濟實力向上,為甚麼銀行業盈利能力反而要拾級而下?到底,是否連最具增長潛力的唯一市場,都已再沒有增長?

adblk7

如果區內都未能為環球業帶來增長點的話,環球銀行業哪有盈利前景可言?財富提升,但銀行利潤卻低迷,除歸咎於監管要求外,更實在的一個問題是,到底現時市場環境,銀行盈利模式是否已出現變化?更進一步是,到底市場對銀行服務需求,有沒有出現不升反降情況?低利息惹來的禍患實在多得很,一方面鼓勵槓桿,埋下了現時撥備及壞帳的浮現,同一時間,即使息口終於止跌回升,數碼轉型提升效率,銀行存貸中間賺取息差的既有盈利製造點,已經受到嚴重損害。以往存款基礎愈多,銀行愈處有利位置,惟好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原來存款愈多,息差壓力愈大外,更因會被冠以系統風險重要銀行,需額外預留更多資本緩衝。同樣不能否認是,銀行低息趕走很多存款,亦造就銀行體系以外更多的融資途徑,犯不著要到銀行經過重重審核,才獲批貸款。

adblk8

盈利模式受阻、地域增長點成疑,銀行不能坐以待斃,只不斷靠向員工開刀,再以之向股東示好。金融科技是業界討論最多話題,憑虛擬、網上及科技化,一切想得煞是美好,以為是未來兵家必爭之地。惟不要忘記,科技一向不是銀行業強項,在科技領域上,銀行最大資產不是支付系統,而是客戶數據庫,可是金融業監管從來都站在道德高地上,金融機構能否一如手機網絡商及其他行業般可將客戶資料與第三方共享,實屬疑問。況且,在金融業科技化大命題上,亦根本不能忽略,影子銀行在很多市場已變得普及化,明顯形勢比人強。

過去多年,銀行為減成本削分行數目,若退而求其次、回歸基本,分行使用如能花點心思,多增值少浪費,或可提供持續穩定收入的理想平台。大銀行續將分行銷售點以獨家形式分予保險機構銷售產品,撇除售賣金融產品課題,某程度上,分行網絡根本可供銀行出租或分租,作為收入來源,情況等於保險箱出租一樣。窮則變、變則通、不變則窮,且看有幾家銀行可懂得善用資源。

adblk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