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過幾篇文章評論的士和網約車之戰,主旨大概是:網約車是世界大潮流,無法抵擋,的士業界應該正面面對這挑戰,遊說政府盡快立法規管網約車,從此楚河漢界,各自搵食。換言之,這是識時務、及時止蝕的作法。
然而,的士卻妄圖趕絕網約車,令到政府遲遲不去立法,但這違反大潮流的作法,並無法阻止牌價的下跌,至今為止,牌價距離高位,已跌去了一半以上。
再者,「高德打車」和「滴滴出行」也已殺到香港,這些內地網約巨頭的政治遊說能力,遠遠高於洋鬼子的Uber,政府被迫到牆角,只有在承諾在7月,立法規管網約車。
很明顯,等到「高德」和「滴滴」進場,政府方才立法,其法例肯定更不利於的士。換言之,的士拖延了幾年,換來的,只是更差的條件。
現在又說到商業樓宇,這裏說的主要是商場和商舖。
先不去管政府的政策是如何如何,業主們有沒有、如何去遊說政府的相關政策,又或者是現時的商場/商舖是如何的冷清,價格下跌到甚麼程度,業主們簡直蝕入肉、要破產了……客觀的事實是,香港人的生活空間,已被壓縮到無法忍受:
去茶餐廳都會見到,四人座位,兩位客人,請坐一邊,座位之狹小,兩位大漢並排而坐,其中一人只能坐半邊屁股。「大家樂」的座位已算寬大,更窮的人,要到「譚仔」,坐大圓桌,這才是「地盡其用」。
就是最高級的米芝連三星餐廳,位於置地廣場的Joel de Robuchon,價格超級昂貴,座位間隔也遠遠算不上是寬敞,可聽到鄰桌的說話,除非是包房。
這些年來,香港人就是被業主們關門打狗,完全沒有生存空間,在一間幾百呎的旺角小單位,玩「密室逃脫」,當大家發現可以去深圳的大商場享受寬大的空間,在窗明几淨的餐廳吃飯,以至於玩室內滑雪,到影樓拍攝寫真……和彆屈在香港的狹小空間,是兩碼子事。
簡單點說,商場/商舖業主和的士業界,是同一回事:由於在政府中有太大的遊說力量,吃得香港人太盡,如今被內地打出了一個大缺口,當初不肯放口,結果只有自己去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