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交所剛於7月宣布成立「香港國際碳市場委員會」。(資料圖片)
ESG其中一項最重要的議題非「減碳」莫屬,由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開始,各參與國已自定減碳額度,而《氣候宣言》至今全球已有超過200家公司簽署。各國紛紛設立「碳中和」、「淨零碳排放量」等目標,其中內地提出「3060」雙碳目標,香港政府亦制定《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減碳目標。「減碳」勢在必行,因此造就「碳市場」興起。
碳市場是指可供買賣溫室氣體排放單位的交易市場,可分為自願碳市場和合規碳市場兩類,自願碳市場指賣家可透過自願減排量,經自我監管組織簽發,可中和或抵消買家自身的碳排放。而合規碳市場則指由監管機構向參與者提供一個受規管的碳排放配額的交易機制,若參與者未來排放量高於配額,便需於市場上購買配額,2005年啟動的歐盟碳交易市場便是世界上第一個碳交易機制。上年,全球碳市場總成交額已高達6.5萬億元,絕對不容忽視。
為了趕上大趨勢,國家於上年首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全國碳市場),首批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今年7月15日,全國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為1.94億噸,累計成交額近85億元人民幣,短短一年已達如此可觀的成交量,潛力確實非常巨大,待日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出台,加強落實完善配套交易制度和相關技術規範,將有助企業加快低碳轉型進程,實現國家雙碳目標。
最近,日本亦蠢蠢欲動,有消息指日本交易所集團(JPX)計劃建立全國第一個碳排放交易市場,預計9月開始試行,似乎碳市場是大勢所趨,全球都想搶佔其潛在機遇。雖然本港尚未建立合規碳市場,但港交所(388)剛於7月宣布,成立「香港國際碳市場委員會」,首批成員包括多家領先企業及金融機構,目標是探索區域碳市場的發展機遇,協助香港建設效率及成效兼備的國際碳市場,此舉亦算踏出了第一步。
其實,香港企業可以為進軍碳市場先作好準備,以中華煤氣(003)為例,便設定2050年或以前透過能源轉型和創新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並早於2008年已參加由環保署舉辦的「綠色香港.碳審計」計劃,成為首批「碳審計.綠色機構」之一,並簽署「減碳約章」,承諾按照約章的規定,為公司的建築物及設施進行或推動碳審計,並實踐減碳措施,為將來進入碳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為煤氣公司企業環境社會及管治總監/企業事務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