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熱話離不開股神巴菲特減持蘋果股份。繼巴郡去年第四季減持1,000萬股後,今年第一季再度減持並加碼至1.16億股,相當於持倉的13%。巴菲特解釋減持是出於「稅務原因」,但巴郡不缺現金,包括美國國庫債券的現金於3月底有1,889.93億元(美元,下同),相當於首季稅務開支的53倍。再講,巴郡持有那麼多投資,為何偏偏選中蘋果?
個人認為稅務原因並非藉口,巴郡的確有實際需要。首先,問題不在現金而在稅務操作。據美國稅例,企業如在資本投資(如股票買賣)中獲利,賣出後需要繳納資本增值稅,目前稅率是21%,與企業所得稅相同。若然投資失利而造成虧損,則只可以用來抵銷該年度產生的資本收益。與個人納稅人不同,美國企業不可利用資本損失來抵扣應課稅收入。
除減持蘋果,巴郡近來還出售好些股份並錄虧損,如惠普和派拉蒙。雖然相關資本損失可以結轉至將來使用,但有效期只有5年。為用盡這些稅務損失,巴郡須出售一些賺錢投資抵銷。
其次是稅率問題。早在2017年,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簽署稅改法案,將企業所得稅率從35%削減至21%。可是,巴菲特表示,華府好大可能在未來調高稅率來解決財赤。那為何選上蘋果?巴菲特沒有進一步解釋,但可以嘗試計一計數。
蘋果是巴郡非常成功的投資,外界估計其買入平均成本是每股39美元。於今年第一季,蘋果收市價的平均值是182元。假設巴郡在去季以此價出售股份,每股則可賺143元。以目前稅率21%計,每股需要繳交的資本增值稅是30元。若然稅率重回未減前的35%水平,每股繳交的稅款便會增加67%至50元。如要彌補這額外20元稅款,蘋果股價至少要升至202元才成。
換句話說,巴郡有兩個選擇,一是在182元沽出部分股份鎖定利潤,二是繼續持有並等待至202元以上。既然巴郡選了前者,是否反映他們認為蘋果股價在未來幾年都不會高於202元?事有湊巧,蘋果股價於去年12月中曾創出199.364元新高,及後無以為繼並且輾轉回落至今。巴郡出售蘋果,其實也顯示他們押注拜登總統連任。道理很簡單,若然特朗普勝出,上任後就算不減稅也會維持稅率不變。若拜登連任,勢必繼續向企業和富人徵稅。所以趁現在稅率較低時繳交部分資本增值稅,也是省稅的一種方法。
如上述屬實,巴郡看淡蘋果股價可以理解。看看蘋果於今年第二財季表現,產品收入跌9.5%至668.86億元,雖然服務收入升14.2%至238.67億元,但整體收入仍減少4.3%至907.53億元。收入減少主要因iPhone銷售跌10.5%,其次是iPad減少16.7%。若分區看,大中華和亞太其他地區銷售減得最多,前者少賺14.4億元(或跌8.1%),後者少賺13.96億元(或跌17.2%)。不單如此,盈利能力也有下降跡象。產品的毛利率於期內下降7.4個百分點至64.3%,可幸服務的毛利率升3.6個百分點至74.6%,整體毛利率才能上升2.3個百分點至46.6%。
無他,iPhone在華銷量不振,又未有亮眼產品推出,導致季度收入倒退,目前股價全靠千億回購計劃支持,又如何再創高峰?雖然巴菲特表示仍看好蘋果,但「觀其行」比「聽其言」重要。不是嗎?去年4月他才公開表示不考慮出售任何蘋果股票,不到一年就減持了。蘋果會否吐氣揚眉重拾昔日光輝,巴郡又會否繼續減持,我們須密切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