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右)是共產黨員。(資料圖片)
這些日子來,拍擋徐家健教授在不同的地方寫了好幾篇文章,討論華為,其中的重點問題是:華為究竟是不是國企?他的論證是:「……國企效率低,華為是怎樣成為福布斯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榜中唯一的中國企業呢?」
他的另一個論證是「未見過一間國企有華為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所謂的軍方背景,只是退役前連軍銜也沒有的工程兵。」
我想,這種爭拗好比一對有了很多年定期性行為的男女,還生了兒子,但卻沒有註冊,他們究竟是不是夫婦呢?這是無法定義,也毋須定義的,除非是男方死了,留下大筆遺產,要打官司,才當例外。
從文件上,華為的大股東並非中國國務院,當然不是國企。從這角度看,華為當然不是國企。
然而,任正非是共產黨員,如果「騰訊控股」(700)員工有23%是黨員,華為只會更多。共產黨的入黨誓詞包括:「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因此,華為為黨的利益服務,也為國家利益服務,也是毫無疑問。因此,爭拗華為是否國企,是偽命題,皆因不必定只有國企才可為國家利益服務。
現在討論華為的競爭力,又或者是,國企的競爭力。
第一點是,私企的競爭力優於國企,是統計學上的結果,10,000間私企的總競爭力,必然高於10,000間國企,但很多私企都執笠收場,比國企還要經營得糟,也不排除有幾間國企,比私企的經營還要好。
第二點是,有專利壟斷權力的國企,不可能經營得好,但是如果把國企放在同私企市場一起競爭,也用上了私企的激勵獎賞,重金之下,也不排除會幹得很好。
第三點是,所以,國企不是重點,競爭才是。張五常認為,中國的制度,是縣市像是不同的公司,互相競爭招商,和私營競爭作用相同。
第四點是,外國人競爭,講行規,不會惡性競爭。中國人同行如敵國,割價傾銷,抄襲兼破壞行規,無所不用其極,國企、縣市之間的競爭,往往比外國私企的競爭更為激烈。可別要小看了中國人的(惡性)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