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令到融資成本上升了,我也開始想催催債仔還錢了。加息下,搞項目要拿錢變得更困難,資本玩家開始出現爆煲潮,另一個爆煲潮很大機會出現在槓桿過大的獨角獸初創。我們拭目以待。
![加密貨幣是一個獨特的資產市場。(資料圖片)](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38417310_9O.jpg?itok=2VxFFpkO×tamp=1739282785)
加密貨幣是一個獨特的資產市場。(資料圖片)
融資成本上升,市場比較關心是樓價,但加息的影響離不開供需分析。加息令供款能力下降,那是需求面的影響;但加息亦令地產起樓短債成本上升,回歸基本要睇產業成本結構,搞清楚理論邏輯,才能做數字統計演算。否則,只拿一篇統計文就講貨幣因素是影響樓價的唯一因素,那是不夠科學的推理過程,回歸統計把玩數字的技巧,一年級生都懂嘛。學術價值不在此,理論邏輯和含意才是主菜。
Modigliani–Miller theorem是財務學常用來解釋資本結構的理論,理論的含意是任何的資本結構都不會影響企業價值,當然背後都是一般效率市場理論常見的假設。現實去睇,發行股本融資或者借錢對企業的結構穩定,甚至會計入帳方式,都有天淵之別。
發行股本、債務融資的吸金能力都會因為加息而下降,那是因為資產市場氣氛不佳,加息加了資金運用的邊際成本。同樣地,私募基金投資初創也會變得保守,一來,加息傷了經濟,產業可以做出成績的風險大了。二來,私募基金的模式是資本市場離場,當加息打垮了資本市場,離場無門,風險取態就只能更保守了。
早幾年比較流行的眾籌,是另類的吸金平台。香港的眾籌比較難以錢換股權,一來股東人數有上限,二來證券及期貨條例對「證券」和「集體投資計劃」的定義廣闊,如果換了股權,那就看起來有公眾交易股權的特性,香港證監會有機會就案例出手,所以眾籌通常是換產品、服務。
眾籌吸金能力呢幾年開始下跌,因為多咗加密貨幣ICO玩法,項目發現可以透過發行加密貨幣,換取資金;同一時間加密貨幣都成為炒作嘅工具,令到投資者可以搭順風車。
換產品、換服務,不及換加密貨幣咁好炒。加密貨幣是一個獨特的資產市場,上面提過的融資方式都比較容易被加息因素影響,但加密貨幣相對不那麼被影響,除非你用借錢炒幣。何況加密貨幣的融資監管很強,要借都是影子銀行方式,枱面上很難找到資金。
只不過呢排加密貨幣進入熊市,相信吸金能力都會調整,而且加密貨幣實在太多老千,大家睇得多社交媒體都會好有同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