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方和政府曾稱行動中辨認記者身份遇到困難。(資料圖片)
不少建制中人、警察以及政府官員對記者愈見不信任。建制派議員指控記者在媒體散播假新聞已經不是新聞;警察在示威現場一面向記者大喊「黑記」,一面再向他們噴射胡椒噴劑已經成為家常便飯;早前一名自由身記者在警察記者會上抗議警察向記者濫暴後,前特首梁振英就向記協「請教」,指自己參與過不少傳媒工作,都想申請記協會員證,暗示不少記者是濫竽充數。
關於記者證的問題,近期警方和政府曾放風表示過去4個多月行動中辨認記者身份遇到困難,並曾就統一向記者發記者證「探口風」。我一位藍絲大學同學在個人Facebook更說:「香港有地產中介、保險中介、股票中介,統統都要考牌。我覺得記者也應該要!」
首先在邏輯上,其他行業要考牌,不代表記者都需要考牌。而事實上,即使在牌照「成行成市」的美國,就業人口當中亦只有不足三成的人的職業是需要考牌,我相信香港的數字只會有少無多。另外,考牌亦不代表行業的「質素」會有保證。地產中介質素參差甚至在街上大打出手時有所聞,保險股票中介偷呃拐騙不少人更有親身體驗,而經過重重面試體測才拿到委任證的警察嘛,他們如何專業我們這幾個月亦有目共睹。
退一萬步,即使考牌可以提升行業質素,但這並不表示對整個社會有利。很多人都認為醫生的考牌制度,是香港醫生質素冠絕全球的原因,但同時醫護短缺的問題亦在全世界數一數二。經濟學殿堂級人馬佛利民的博士論文分析醫生、牙醫、律師、會計及工程5大專業的收入,並發現美國醫生的收入平均比牙醫高超過三成,訓練醫生的成本則只比訓練牙醫多不到兩成。
換言之,考牌制度是會帶來壟斷。壟斷的問題在於,一方面這會為壟斷者賺取「收入與成本不相稱」的壟斷租值(前者對被獲發牌的傳媒應該是大好消息吧),另一方面這亦代表消費者在市場上的選擇被大幅減少。現在建制派支持者經常說「黃媒」記者的鏡頭只會指向警方,從不會拍下示威者的各種暴行,但我卻在不少「藍媒」網站看到有關新聞,資訊還有自由下大家可以有所選擇,市場仍有競爭下真相才能夠被發掘。如果記者要考牌,誰會壟斷資訊的發布?我們離假新聞是更遠還是更近?我相信大家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