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喜歡物理學與否,總會聽過量子力學吧?當中有一個現象叫量子糾纏,是指兩粒於同一能量發出的粒子,無論分隔多遠,都會感應到彼此的存在。更神奇的是,當其中一粒的狀態改變,另一粒隨即作出相應改變,而且連繫速度竟然比光速還要快一萬倍以上。本地樂隊ToNick在3年前就以此題材寫了一首叫《量子糾纏》的歌曲,歌詞中的一句「分道亦同步」正正就寫出其精髓。
有趣的是,此現象的成因目前仍然是個謎,就連愛因斯坦也想不通。不過,聰明的人類當然不會放過此發現,想不通就先別想,拿來用了再說。因此就有量子通訊、量子計算等的研究。有朝一日,科幻電影《星空奇遇記》的瞬間轉移或許真會實現。
雖然量子力學不是新鮮事,但近來投資市場又再興起炒量子電腦概念,不少投資者一窩蜂購買相關股票。去年12月Google發表量子晶片Willow,進一步將量子電腦概念股推上高峰。有趣的是,量子電腦還在發展階段,仍未見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大家就急不及待先熱炒一波。可是,英偉達CEO黃仁勳最近一番話竟將泡沫戳破,讓一眾股票暴跌。
就以製造量子電腦系統的D-wave Quantum(QBTS)為例,股價在去年11月低見0.975元,去年12月卻最高炒至11.41元。當黃仁勳表示,非常有用的量子電腦可能還需數十年才能出到來後,QBTS股價一天之內就暴跌36%,導致其CEO按捺不住,公開指責黃仁勳說法錯誤,因為QBTS的量子電腦早已成功商業化云云。
量子電腦是甚麼?究竟是不是炒作出來的泡沫?有別於傳統電腦使用二進位元(即是1或0)來處理和儲存訊息,量子電腦所採用的「量子位元」,可以是0、1或者是兩者疊加任何比例的0和1,這個疊加特性使量子電腦在處理訊息比傳統電腦快,加上早前提及的量子糾纏,使得量子計算在解決某些問題時效率更高。有多快?根據Google的研究,當今超級電腦耗時10的25次方年才能完成的運算,量子電腦只需5分鐘。說得這麼牛,理應人人爭著做吧?但為何目前未見大規模生產?因為難造出來。
首先,量子位元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干擾,這會導致量子糾纏傳輸失敗。此外,實用的量子計算需要大量的量子位元,但因種種技術問題,目前的量子電腦提供的位元數量仍然很有限。還有就是冷卻技術需求高,量子位元需要在極低溫下運行,增加了製造成本和操作複雜性。
其實Google在發布Willow晶片時也表示,要等到2030年左右才能實現量子計算商業化。就算是已經商業化的QBTS,目前仍是虧蝕未有盈利,而且經營活動現金流仍是負數。
現在的量子電腦熱潮是泡沫,還是超前部署機會,當然留待大家自行判斷。無論如何選擇,請謹記風險控制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