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五,我講了一個投資的基本理論,就是在正常狀況,經濟會先復甦,然後才輪到資本市場,當股樓大炒特炒時,經濟已是到了頂點,快將爆破了。但反過來,當政府投入資金,去挽救市場,則會是資本市場首先上升,然後才輪到實際經濟。
證諸金融海嘯後的美國和中國,都是先大炒股票,中國還包括了房地產,然後再慢慢憑著舊經濟快速向新經濟轉移的大趨勢,達到了經濟復甦。不過,中國的經濟轉型更明顯,花錢更多,借貸更高,因此其彈也急,其垮也快,美國穩紮穩打,打到幾個月前,屢創新高,不過就算沒有瘟疫,也是泡沫經濟的最後一浸了。
現在講到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究竟政府的救市活動,何時才會見功?
根據外國人做了好多次的實證研究,在政府救市後的半年,股市才會發生反應,大家只要看看金融風暴後的科網熱,以及金融海嘯後的香港股市,就可以見到了。
一般來說,政府救市,會有滯後反應,這好比人類吃藥之後,不會即刻生效。那我們會怎樣做呢?答案是:會吃更多的藥,吃到有反應為止。
當有反應時,往往已經是吃藥太多,所以,當政府救市,往往救到將來會發生資本市場的泡沫,而這幾乎是必然的。
本來,發生這些疫情,在世界經濟而論,就是一個大洗牌的機會,因為部分窮人會慘不堪言,中產階級會破產,但也有大量有錢人,尤其是在先前日子賺錢最多的暴發戶,會先垮下來。
當復甦後,則有大量有能力的年輕中產階級首先崛起。這有效減低了貧富懸殊和加強社會流動性,也是一件好事。
但當政府救市,結果是把本來會發生的階級流動急速拉停了,本來會被洗走的大部分上流人士會留在原地,於是,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現象,永遠也不能消除。
所以我會說,攬炒在社會上,的確有其好處,因為這有助於有能力而沒公權的年輕人抓到機會,問題是人們願不願意付出這代價而已。最可笑的,反而是那些本來支持攬炒的人,忽然發現原來自己也是攬炒的一部分,忽然怕疼了,這就是愚蠢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