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提到影響輪價的重要因素之一為引伸波幅。本周講解時間值對輪價的影響。讀者有沒有炒「仙輪」經驗,即買入一些價格只為數仙高槓桿產品,希望以「刀仔鋸大樹」?有沒有試過買入後發覺升幅不如預期多,跌時卻跌得很驚人?以上因素往往是與窩輪時間值有關。時間值是產品到期時,投資者可以行使該權證的機會成本,到期日愈長,產品價格所包含的時間值就愈多,相反亦然。不少市場上的仙輪皆為一些年期相當短或非常價外的產品(暫不考慮引伸波幅),它們的行使機會自然相對一些貼價或年期較長的窩輪為低,價格自然亦低,其有效槓桿看起來亦會很高。
可是,即使投資者買入後看中正股方向,除非正股波動性急增,及在到期日前,此類年期相當短的窩輪由價外變為價內的機會大幅增加,否則此類所餘無幾日數的「末日輪」之每日時間值損耗很大,隨時吞噬因看對正股股價或波幅所帶來的升幅。若正股走勢不似預期的話,這類證更有機會變得更為短期及價外,行使機會進一步下降,有機會急跌甚至低於1仙以下,發行商未能提供流通量。
作者為滙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銷售亞洲區聯席總監、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就結構性產品或相關資產持有任何直接或間接權益。此產品屬無抵押結構性產品。投資涉及風險,結構性產品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可能損失全部或部分投資。投資前應了解產品風險及細閱相關上市文件,若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