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自學院
2025-01-15 04:30:12
日報

投資次重要3問題(三):節省費用vs績效?

分享:
投資

投資次重要3問題(三):節省費用vs績效?

對投資者來說一直有一個迷思,到底節省管理費用還是高績效更重要?保守一派認為,應選擇管理費率低廉的被動型ETF,以減低成本;進取一派則認為,應該尋找優秀資產管理人,即使為此付出高達三成的表現費亦在所不惜。兩者孰是孰非,值得深思。

純從節省成本的角度來看,選擇被動型ETF是有優勢,現時環球上市ETF種類繁多,涵蓋環球股票市場、債券及商品,每年管理費是0.1%至0.5%,長期投資的話,確能省下好一筆費用。不過這條投資之路並非坦途。

過去10年美國大型股每年平均回報13%,乍看長揸必勝似乎很容易,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市場總會遇上極度波動的時期,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恒指曾由32,000點急瀉至11,000點,美股同期大跌55%;以2020年疫情股災,美股亦要跌33%。理論上投資者只須耐心等待市況復甦,就能獲得回報,但面對巨大跌幅,散戶多數都忍受不住心理壓力在最低位沽出,而這正正點出了被動投資最大的挑戰:看似簡單做法,但往往在市場劇烈波動時功虧一簣。

亦有人支持高績效投資策略。歷史上確實有不少基金經理創下了驕人的投資成績。美國股神巴菲特掌舵的巴郡,在過去57年平均每年回報20%;彼得林區主理的麥哲倫基金,更創下13年間平均每年回報更高達29%的紀錄,均能跑贏標普500指數。量化交易基金Millennium Management,在過去30年來平均年回報14%,且從未試過全年虧損,由此可見能夠覓得真正優秀的基金經理,付出較高費用亦絕對物有所值。

adblk7

表現優秀的對沖基金,相比起高回報表現,更重要的是逆市時的風險管控能力。假如遇上10年一遇股災,資產值下跌五成,要追回成績就要將資產價值翻倍才行,難度極高,因此能力保不失,才是主動型投資的精髓。

再說單純追求低成本被動投資,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要藉此達到儲蓄買樓首期、完成人生大事等資金需求,甚至累積創業資本這些更高目標,僅憑每年7至8%的回報可能並不足夠。透過適當的分散投資,並在合適時機增持表現出色的基金,反而更有機會達成目標。  

作者為馭風聯合創辦人,
證監會持牌人士,擅長宏觀交易及美國增長股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