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到筆者:阿仙奴的DNA是甚麼?老實說敢估計佔了90%以上的球迷可以想像到的畫面──亨利、韋拉、柏金、皮利斯,以及……雲加先生!畢竟每位稍加資深球迷,約30年以內的記憶系統是十分正路事情,恰巧期間出現雲加帶給英超的震撼──一班技術型球員、走在地面進攻風格前端以外;也帶來了經營、管理、球探系統、球員心理生理的注重。當然你大可批評雲加只是贏在那「時間性」,但在未被其他同行跟上及「金元足球」入侵前,最吸引的風格,首推阿仙奴,這就是DNA了嗎?這間擁136年歷史之球會,只能定格由柏金、雲加開始?

查普曼
創新、領先、第一,這些元素才是阿仙奴真正的DNA,所以更應提到的,是球會發展首半個世紀一位重要人物──查普曼先生Herbert Chapman, 1925年上任成阿仙奴教練,引發起三十年代的「阿仙奴第一個王朝」,1931至38年前後8年5奪頂級聯賽冠軍,雖然查普曼於1934年初不幸因肺炎離世(那時才55歲, 據資料回顧若他當時願意給予自己多一點點休息時間,或可避免)!但那個影響,無遠弗屆!那套他大力推行運用的「WM」陣式,非他所創卻由他發揚光大,成為當時英倫球壇最先進戰術。當大家認為雲加早早已經超越一名教練職責範圍,涉及球隊上下及經營管理,實際上這個光環更應首先落在查普曼身上,至少在英格蘭,他是第一位現代意義上的領隊,是第一位完全掌握球會營運的人,從轉會都排兵布陣,再到開賽前和比賽中場休息時間播放那些音樂取悅球迷,都是由他拍板決定。

「WM」陣式
那套「WM」’陣式(3-2-2-3),除了要好好應付改制的「越位規則」(由攻方前鋒接應觸球時不可越過對方最後3名守將任何一名改成最後2名),又特別加強了陣型上最接近守衛前的那一名中場的防務調動能力──盡量截下對方傳球及以最快時間短傳給隊友,通過純熟運用,加上攻擊線上擁有著名的奇里夫巴士甸(Cliff Bastin),球隊於1930年取得英格蘭足總盃,王朝正式開啟,而決賽擊敗的對手就是此前查普曼領導成為勁旅的赫特斯菲爾德……鑑於當時英格蘭足總風氣保守,否決了在球衣背後加上號碼(1928年查普曼提出,結果到1939年正式採用)、在泛光燈下晚間作賽,也在查普曼年期中倡議;突破地將時鐘置在球場內;將原名「基利士比路」地鐵站易名為「阿仙奴站」;對內將傳統全紅色球衣加上白袖(查普曼認為這樣更易於眼角視線範圍察覺);第一隊在襪子上添加彩色箍,以便隊友更容易分辨出對手;每逢星期五訓練後將球員聚集到磁性戰術板上,討論下一場比賽的部署、解決上一場比賽遺下的問題,在那並不太重視規劃之年代,尤為突出!
若果我們經常地稱呼一些豪門球隊底蘊,那些本錢,對阿仙奴,就是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尾和三十年代所累積,查普曼要打破傳統、革命,也奠下了阿仙奴的DNA!(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