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4-06-20 04:30:19
日報

未病先防 既病防變 中醫治療腸化生

分享:
腸化生

未病先防 既病防變 中醫治療腸化生

腸上皮化生,簡稱「腸化生」。通俗地講,就是胃黏膜本來應該是胃的細胞,卻變成了腸黏膜的細胞。目前公認胃癌的發生進程為: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所以醫學上視「腸化生」和「異型增生」為胃癌前病變。

檢查一旦發現胃黏膜有腸化生,大部分病人會因其是胃癌前病變而陷入焦慮和恐慌中。有研究顯示,腸化生發生癌變的機率為5%,也就是說,在100個胃炎伴腸化生中,可能有5個會發展為胃癌。然而西醫針對腸化生並無特別的治療方法,只可以定期覆查。這無疑更增加了病人的擔憂。

中醫素來重視「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黃帝內經》中就講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鬭而鑄錐,不亦晚乎!」毫無疑問,胃黏膜萎縮、腸化生和異性增生是胃癌防控上的非常關鍵的階段,這些時期有效的治療可以阻斷胃癌的進程。

所以,對於胃黏膜腸化生和異型增生不妨選擇中醫治療。從中醫的角度,腸化生多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脾胃氣陰兩虛為本,而氣滯、血瘀、濕熱蘊胃為標。治療方法多採用益氣養陰,理氣活血,清熱散結。常選用太子參、石斛、白芍、厚朴、佛手、田七、莪朮、蒲公英、麥芽等藥物。臨床研究已證實,中藥治療能夠有效逆轉胃癌前病變,阻斷胃癌前病變向胃癌發展。

Ad Block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副教授馬劍穎博士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