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大學學生為了普通話測試問題,與教職員發生衝突,並且疑似爆粗辱罵師長,引發輿論高度關注。一時之間,社會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學生不當的溝通方式與態度。這說明了在衝突中我們或許可以理直氣壯,但氣壯不代表可以失去理性和做人的基本道德與禮貌。
除了道德與禮貌的問題外,此次事件也凸顯在網絡世代下,人們溝通方式與技巧的貧乏。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網絡的發展已逐漸弱化人們道德意識與禮貌教育的重要性。人類豐富多樣的溝通頻寬和互動溝通的交流模式,多年來受到網絡與社群媒體快速發展的衝擊,逐漸呈現單一化、機械式與自我中心的溝通方式。在網絡世界中,人類最基本的面對面溝通所必需的語言邏輯與非口語表達被規避了。我們已經習慣性地躲在電腦或手機後面,使用情緒性或簡單的文字與emoji符號來應對複雜的人際關係與衝突情境。這種由機器、訊號與程式構建的溝通模式,使人們逐漸失去處理真實人際關係或衝突的能力與經驗,也失去中國人謙讓與包容的美德。
面對這些情況,政府及教育界除了加強學校的禮貌與道德教育外,或許更應該深入理解與分析網絡世代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培養與教育網路世代在實境中的溝通能力與應對技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世代的禮貌與態度問題,並且建立不同世代間更為有效的溝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