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4-06 06:00:00

變調的青春

分享:

報載台灣某藝人十八歲的兒子今年三月間在美國因疑似恐怖威脅就讀的中學,遭到警方逮捕。此事最傷心的人莫過於父母,這也引發我對親子關係的幾點看法。
 

要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的確不易。許多學者專家為我們提供寶貴的知識與方法,但其成效往往因人而異。其原因在於影響親子關係的變數非常多,除了父母的個性、知識水平、教養理念、文化背景、財務狀況和社會地位外,影響孩子成長過程的內、外部因素,例如孩子的個性、抗壓力、偏好、交友網絡、學習情緒、上網時間與內容等,也極為重要。因此,要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必須有心有力,並且時刻注意孩子的學習與行為發展。

再者,在本港這個擁擠且充滿生活壓力的環境裡,很多父母將未成年孩子的照顧責任託付給外傭、保母甚至長輩。其結果不僅溺愛的情形越來越普遍,而且越來越多的父母將原應屬於自己責任的家庭教育,轉嫁給學校和社會。孩子在缺乏父母適切的教導和溝通的情形下,產生偏差行為也就不足為奇,這種情形在青春期更是明顯。

面對孩子的行為和學習偏差,有些父母採取轉校、送出國的方式來導正。這種做法是認定孩子的偏差行為來自於外部環境的影響:只要改變環境,孩子就變好了。但送出國或轉校之後,果真能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已被形塑的個性、思想、行為模式、交友和學習態度嗎? 尤其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孤零零地在國外陌生環境中生活,沒有父母家人陪伴,只能透過網絡傾訴,會否更加深孩子的行為與學習偏差呢? 這些都值得父母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