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8-10 06:00:00

情緒病何時了?

分享:
若有情緒問題,可尋求專業輔導。(iStock圖片)

若有情緒問題,可尋求專業輔導。(iStock圖片)

又一位優秀的女歌手疑似受到鬱躁症困擾而結束其短暫而燦爛的一生!我們除了深感遺憾與難過外,更應該重視這類情緒病對人們身心健康帶來的嚴重威脅。
 

衛生署在2017年4月發布的資料顯示,本港有超過30萬人患上抑鬱症,而且患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也有報道指出,2017年全港有5%人口罹患躁鬱症。如果加上罹患焦慮症或思覺失調等病症,全港罹患情緒疾病者已經不是少數。近年來有許多醫界、教育界和民間團體不斷對如何防範及治療情緒疾病提出建議及方法。媒體和研究機構也都曾大聲呼籲社會應該重視越來越嚴重的情緒病問題。但本港迄今仍缺乏足夠的醫療或協助體系來維護市民的精神健康。

近年來,大專院校學生罹患情緒病的情況也有趨惡化的狀況,許多症狀甚至源自於中學時期。部分學生因缺乏適當的治療與開導,使得病症隨著生活、感情與課業等壓力而加重。此外,大專院校在處理情緒病的問題上,也缺乏足夠的專業人員,因此難以及早與妥適的發現與協助有情緒病的學生。目前除了幾家規模較大的公立大學有心理醫生提供協助外,許多大專院校僅能仰賴極為少數的社工來協助處理日益增加的學生情緒疾病,根本無法產生具體的效果。再者,有些學生不願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困擾,家長或學校也未能及時察覺,導致學生的病症無法趁早治療。

為了減少青年學生的情緒病,我們可以嘗試從學校教育、醫療宣導和家庭關係著手。在學校教育方面,各級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隨時注意學生的行為舉止,以及教導學生如何舒緩與解決情緒的方法。學校的社工配置與學生人數也應有適當的比例,才能有效的協助學生解決問題。在醫療宣導方面,可安排醫生和社工定期至各級學校座談,向師生提供有關情緒病的知識與預防或治療的方法。在家庭方面,父母或親人如果發現家中小孩有情緒病的症狀,應該立即尋求協助,不應該粗心忽視而延誤治療的時機。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