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03-11 04:30:00
日報

手足罷工:佛系姿態與垂足

分享:

不干預,不作為,不問責。緣分到了,問題就會解決嗎?積極不干預,是「佛系」政府的施政方針,亦經常被政黨批評為「拖政」。究竟小政府是被大巿場拖着後腿,以致民生議題裹足不前,還是患上「垂足」而淪為跛腳鴨呢?


所謂垂足症(Foot Drop),是指足部忽然垂下來,踝關節不能夠向上背屈。通常患者會擔心自己是否中風,但其實從腦部、脊髓、坐骨神經、腓神經到小腿前腔室肌肉,任何一處控制足部的機能出事,都可導致垂足式「罷工」。


除了腦神經科疾病與糖尿病神經病變外,垂足的骨科成因也不少:腰椎間盤突出,向神經根擠壓;腓骨近端骨折,傷及腓神經;小腿前腔室綜合症;以及術後併發症等。還有一些看似慣常的姿勢,如翹腳、盤膝、蹲下與跪坐,維持太久都會令膝外側的腓神經受壓,輕則小腿外側與足背短暫麻痹,重則造成垂足。當患者走路時,步態亦因垂足而改變:患肢需要向外畫圈或額外提高,方可避免拖着腳行。


按垂足的不同成因,患者須接受相應檢查與治療,例如是腰椎間盤突出,須及早做磁力共振和腰椎間盤切除。假如是小腿創傷,造成急性腔室綜合症,更須立刻做筋膜切開術。但垂足能否完全康復,及需時多久,卻因病而異,期間可藉神經傳導檢查來評估傷勢。但患者切忌心存「佛系」,不戴足踝矯形器,或不做復康治療,否則垂足日久,也可令踝關節攣縮。神經若非永久性受損,時候到了,垂足自然會再提起來。


其實「佛系」只是心態上放下執着,並不用姿態上盤膝脆坐,直至腿麻足垂。然而,真正拖着你後腿,令你步入中年依然在原地踏步的,往往不是他人,而是那早已提不起勁的「垂足」。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