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7-08-04 06:00:00

「目標為本」的抑鬱症治療

分享:

抑鬱症引起的徵狀,可表現在不同範疇上,因此精神科醫生在處理及跟進個案時,亦需詳細評估病情在患者身上所帶來的影響,因應他們各自的需要,安排相應的治療及選用適當的藥物,從而達到「個人化」的診治標準。


治療抑鬱症的長遠目標,是希望徵狀得到顯著改善,令他們能逐漸回復正常的情緒及身體狀態,應付日常生活所需。在照顧患者常見的「唔開心」情緒問題之餘,亦會考慮到他們的其他徵狀,例如缺乏動力、集中力差,以至各類身體上的病徵如痛症、疲倦等。


近年常用的抗抑鬱藥,主要針對調節抑鬱症患者腦部各種腦神經傳遞物質的水平,從而改善患者情緒低落等徵狀,但正如剛才提及,近年抑鬱症治療特色是「個人化」及「目標為本」,醫生會因應病人的徵狀及需要處方具針對性的藥物;考慮到部分患者的徵狀主要反映在情緒低落以外(如缺乏動力或失去興趣)、或是對舊式抗抑鬱藥的各種副作用問題(如體重增加、腸胃不適、性功能障礙等)感到困擾,醫生可能會處方新一代較少副作用及能幫助患者重拾以往興趣及動力的藥物,有關詳情我們下期繼續討論。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