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月第二個星期一,是「國際腦癇日(International Epilepsy Day)」,目的是讓大眾關注及正確認識腦癇症這個腦科疾病。
腦癎症,古稱「羊癇風」,大發作(即全腦性腦癎)時的特徵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搐搦,口吐涎沬,兩目上視,喉中發出如豬、羊的叫聲。病人醒後,初時會出現疲乏無力,但之後飲食起居一如常人。小發作(即局部腦性腦癎)可能只見短暫失神,嘴角抽搐等,故容易被易略。
這個病時發時止,發無定時,在醫學不發逹的年代,不論中西方百姓都對這個病有不同的想像及誤解。
中國古代醫家,早就明白這病不是因為母親懷胎時吃了羊肉,也不是撞邪遇鬼,而是肝、腎、脾虧虛,以致身體出現驚風、痰瘀而發病。身體狀態欠佳時,大腦功能(電波) 也較易出現混亂。所以也流下許多有效的經驗方,只要辯証正確,採用利濕化痰、活血祛瘀或理氣養血,滌痰定癇,清心寧神等方案治療,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西藥在急性發作的控制效果快,可減少發作對人體的傷害;但慢性期或潛伏期而要長期服抗癲藥的話,可能存在不良反應,其毒副作用、壓制腦部活動,發育時期的兒童患者尤要注意。所以愈來愈多患者採用中西結合治療此病,以取得兩者好處。
比起食藥,我更喜歡用針灸治療此病,它兼具中西治療的起效快和少副作用之利。而所謂的副作用就是疼痛和出血,如醫師手勢輕柔,更可將這問題減到最低。臨床也有不少數據証明,針灸能減少腦癎發作時間和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