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師淺談整體觀念
先前看了一個病人,六十來歲,失眠了好一段時間,輾轉幾年治療之後來找我針灸。
他的病歷是典型的疑難症——看過好幾位中醫師,中藥喝了幾十劑,針灸也做了好幾次,效果都比較短暫,過不了幾天又再無法入睡。最麻煩的是,一系列的西醫檢查也說不出是甚麼問題。
中醫常強調整體觀念,那現在我們把這位病人的整體由內到外考慮了也不行。是中醫的理論行不通了嗎?倒也未必。
整體,可分為內在整體及外在整體,內在的便是臟腑陰陽五行,外在的就是我們身處的環境、社交健康等。
在這個病案中,醫療人員們面對他的困境也很著急,往往容易忽略他的外在整體。我那天正好較為有空,詳細跟他談談後,發現他每逢針灸的日子都稍有好轉,然後一停止治療又會反覆。這時候我就明白了——針灸治療時,人不就是在一個安靜溫暖的地方平躺著的嗎?每逢針灸治療,就是給了他一個可以平心靜氣的機會。所以說,他就是平時缺乏了一個有利睡眠的環境。於是我便在前幾位醫師用穴的基礎上針灸,並指導他在留針期間深吸氣,慢呼氣,腦裡放空,專注吐納。十分鐘不到,便睡得呼嚕呼嚕的,讓在一旁工作的我好生羨慕。治療後便囑咐他保持規律睡眠時間,保持臥室安靜、黑暗、通風等。本來說話急躁的他,到後來預約覆診時也相當客氣和善。
上述的診療技巧,說到底,也是整體地考慮他的日常作息有何可以改善之處。總之,看病不只是看病,也要看人。「病」字中間,也是以「人」為本。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胡子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