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7-02-20 06:00:00

中風風險「計分制」

分享:

腦中風的可怕在於事出突然,可引致傷殘及死亡;部分病人病發前更沒有先兆。醫學界估計,大約有15%的中風是由未經治療的心房顫動所引致 。但是否所有心房顫動患者都會中風?醫生應該向哪些心房顫動患者,施行預防中風的治療?要解答此問題,評估中風風險的計分方法「CHA2DS2 VASC」是醫生最常用的工具。


這個計分制的原則是以心房顫動患者的年齡、性別及5種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中風及血管疾病(如冠心病或周邊血管疾病),評估中風的風險及接受治療的需要。計分方法是:曾經中風得2分、有其他風險因素得 1分;年齡65歲或以上得1分、75歲或以上得2分;女性得1分。總分愈高,中風風險愈高。若有2分或以上,便需要使用薄血藥(抗凝血藥)預防中風。


「CHA2DS2 VASC」計分制亦指出,2分或以上患者若不用藥,每年會有2-12%機會中風。所以,如果你是心房顫動患者而醫生建議用藥預防中風,都是經過慎密的評估及計算而得出的結論,病人謹遵醫囑十分重要。現時常用的有兩類口服薄血藥,已有數十年歷史的華法林,醫生需小心監察及不時替病人驗血,以調校適當劑量;近年出現的新一代抗凝血藥,劑量固定,使用相對方便,但有腎功能問題的患者或需減藥。


(心房顫動系列之三)作者為「測隱知心」長者外展大使計劃醫學顧問團隊召集人及心臟科專科醫生

adblk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