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因為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不少來看眼科醫生病人會順帶問及藍光對眼睛的影響。究竟甚麼是藍光?藍光對眼睛是否真的有害?
藍光其實是可見光其中一部分,眼睛能感受的光線稱為可見光(visible light),是一種波長介於400至700納米(nm)的電磁波,包括大家熟知的 「紅、橙、黃、綠、藍、靛、紫」等顏色;波長大於700納米的光線稱為紅外線,波長小於400納米則稱為紫外線。紅外線、紫外線通常會被角膜及水晶體阻擋吸收,對視網膜的影響較少,所以最影響視網膜的是波長介於400到500納米的藍光。
藍光的主要來源是大自然的陽光,但近年隨着半導體技術的發展,許多產品,包括平LED 燈、電腦顯示屏、手機屏幕和平板電子螢幕等,都通過強大的電子流製造人工光源,發放高能藍光。每天對着屏幕的平均時間愈長,眼睛暴露在藍光下的累積時間亦都加長。過多的光能量會對視網膜造成「光傷害」(photo-damage),令視網膜的感光細胞受損。而藍光因為波長較短,具有較大能量,因此比起其他波長的光線造成的傷害更大。下期續談藍光對眼睛的影響和應如何保護眼睛。
作者為眼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