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5-09-25 11:00:00

口服藥物對抗發神經的神經線

分享:

惱人的膀胱過度活躍症,是因為膀胱肌肉不懂放鬆、或膀胱的神經線發出錯誤訊號,從而產生尿頻、尿失禁等病徵(詳見前文《「膀胱過度活躍症」成因》)。除了訓練膀胱肌肉外,病人只要口服藥物,也可控制病徵,而最常用的藥物,是一種針對神經線物質的藥──當連接膀胱的神經線,發神經似地發出錯誤的尿急訊號時,這藥物可以阻斷這些訊號的接收。

這種治療膀胱過度活躍症的最常用藥物,名為「M受體阻滯劑」(屬於抗膽鹼類藥物)。由於神經線由脊椎伸至膀胱時,會發出一種化學品,令膀胱收縮,而這種藥,就是專門對抗那化學品的。

服用這藥物,能減少逼尿肌的不正常收縮,放鬆膀胱,從而減少每日突如其來、急到不得了的尿急感覺和漏尿的次數。可是,其副作用是口乾、便秘、舌燥、視線模糊、暈眩,原因是口水腺、腸臟、眼睛等的神經線末梢的化學品傳遞,也受此藥影響。

服藥期間,病人需要同時訓練膀胱;三個月後停藥,試試膀胱功能是否已回復正常。文獻顯示,有三分一病人不能回復正常,需要長期服藥。

今年多了一種突破性的新藥,原理與上述藥物相同,其突破性在於發現膀胱神經線可發放兩種不同化學品,一種可用上述的「M受體阻滯劑」來對抗,而另一種則可用新藥「β3-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來對抗。換言之,若病人服用一種藥無效,還可試用另一種藥來治病。而「β3-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還可大大減少口乾等副作用。

adblk6

以往用的舊藥,如鎮靜/抗焦慮藥物,以及高血壓藥物(鈣通道阻滯劑),由於副作用多,現已很少用來治療膀胱過度活躍症了。

(治療「膀胱過度活躍症」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