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工時長、導致食無定時,晚飯時間愈推愈遲,有的更將晚餐更變成了消夜,不但令進食者未能有足夠時間消化食物,更容易因此而造成胃酸倒流問題。胃酸倒流是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俗稱,指胃內的食物和胃酸倒流至食道,在香港頗為常見。

肥胖、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吃得太急、暴飲暴食、經常吃消夜、吃飽後立即入睡等,都有可能導致胃部與食道間的下食道括約肌鬆弛。在正常情況下,胃部與食道間的下食道括約肌在進食時打開,其餘時間緊閉,防止胃內的食物和胃酸倒流;一旦下食道括約肌不能發揮正常功能,胃酸就有可能倒流至食道。
胃鏡檢查是傳統診斷胃酸倒流的方式之一,另一方法是用儀器24小時監測食道酸鹼值。因為患有胃酸倒流的病人,食道酸鹼值會低於7,病情愈嚴重,數值愈低。不過,這兩種方法都要將喉管導入胃部檢查,會帶來不便及引起不適。
近年,醫學界研究出以質子泵抑制劑作檢測,同時治療,方法簡單,且效果顯著。質子泵抑制劑能抑制胃酸分泌,如服用約2至4星期後,發現胸口痛減輕或消除,便可確定病人患上胃酸倒流,檢測準確度達八成。相反,如胸口痛持續,痛楚便可能其他病因引起,需要接受進一步檢查。
預防胃酸倒流或改善病情,適當的治療、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同樣重要,市民應少吃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和咖啡因飲品、辛辣和肥膩食物,避免增加胃酸分泌。另外,睡前3至4小時盡量不要進食,予胃部充足時間消化食物,以免在睡眠時仍分泌胃酸。當然,盡量戒煙、定時飲食、妥善管理體重,以及經常運動亦同樣重要。
作者為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