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長帶着矛盾來求助:我個小朋有ADHD,唔食藥得唔得?其實ADHD的病理與大腦的執行功能關係密切,藥物治療是經多年科學實證的有效療法,而如能加入由臨床心理學家主理的腦功能測試評估,分析大腦功能,找出顯著缺損能力的地方,這情況之下就有更客觀的理據支持藥物治療方案的必要性,與及制訂有針對性效果的行為治療方案。
在處理ADHD的個案,科學研究指出藥物治療配合行為治療,及個人心理輔導,是最有成效的。但很多家長擔心,長期服食藥物會造成依賴,但只要配合行為治療及適切的個別輔導,去提升孩子的腦功能及執行能力,也不用一世食藥。
其實採用藥物治療的方案,也是期望在藥物的協助下,孩子更能自主地規管因衝動的念頭而引伸出現的行為,收復散渙的專注力,提升排除視訊、聽訊干擾的能力,這樣就可以協助孩子更有效率地掌握行為訓練的技巧,盡快把與同齡孩子有着顯著差異的專注力及執行能力拉近,回復良好的專注與學習習慣,理想行為如能持續,康復之時,便可以考慮停藥。當然,若停藥後發現行為反覆,便有理據支持繼續採取藥物治療。
各ADHD患病者的治療都有獨特性,治療方向和進度或各有差異,治療效率需時刻跟進,請與你的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緊密合作,為孩子訂立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作者為註冊臨床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