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6-01-14 12:00:00

康復運動 — 膝痛失痛

分享:

筆者家中來了兩隻小兔,由於是幼兔關係,除了照顧牠們的起居飲食外,每有時間就會為牠們進行特訓。大兔相當「為食」,經常偷吃小兔的糧草,故需要增加活動量來抵消,以免日後過重加速腳部退化;同時,也要分散其注意力,減少出現「搵嘢食」的習慣。至於小兔,屬頭細身大型,在寵物店時已發現小後腳明顯無力,跳起來往往似游蛙式一樣交開腳跳,故需集中訓練後腳肌肉。如此大費周章,無非為牠們的健康著想,希望從小教起。   

 

其實,人們亦一樣需要鍛煉,不論3歲定80也需運動。不少長者有膝頭痛的問題,下肢訓練可有助減輕關節勞損退化等情況,而部份退化性關節炎的長者因未及時處理問題,最終需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將膝上不平整的部分刮掉再換上人工關節,其後透過修復和運動把它和肌肉組織等連接起來,令膝關節重新正常活動。當中,康復運動尤其重要。最常見長者把身體依賴於少痛的一邊,致令兩腳無法承受同等體重。事實上,術後應增加對肌肉控制的意識,以正常模式走路,減少跛行,建議可把握黃金期針對以下兩大主題進行訓練:

 

改善下肢的柔韌度

手術後關節容易僵硬,活動角度(Rangeof movement)不足,透過每天進行伸展大腿前後、內外肌肉群和小腿肌肉,藉以提高關節靈活度,減少跛行的情況,需要時可請物理治療師利用放鬆筋膜手法加強效果。

 

增加肌耐力和穩定性

肌力不足下,長者的平衡和穩定性顯得更弱,進行單腿站、提腿、半蹲、上落踏板等動作對康復中的他們是有難度,如不及時練好行路姿勢和平衡反應,跌倒受傷的風險相對更高。當中,建議訓練強度由低開始,要視乎情況量力而為,最好有專人監察以便作出即時調整。值得一提,這段時間膝關節在運動後有機會出現腫脹現象,可在患處敷冰減低腫脹情況。

adblk6

 

作者: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私人健體教練李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