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MRI有甚麼發現,查出我左腿無力跪低的原因沒有?」
「李生,起初你懷疑左膝痛和腳軟無力跪低,純粹是膝關節退化問題,但我檢查過你的膝頭,以及照了X光,卻沒有明顯的膝退化跡象。反而你的症狀,與神經根在腰椎內受壓有關,以致神經痛反射至前膝,變成前膝痛;加上負責伸直膝頭的四頭肌變得無力,因此會出現腳軟甚至跪低的現象。而你的腰椎MRI,亦證實了我的推斷。」
「我沒有腰痛,只有膝痛,但原來令我膝痛脆低的原因,卻是腰患!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沒有腰骨的跪低』?」
「李生,相信你也有留意新聞,近日圍繞着巴拿馬運河的政治角力吧!其實人體內亦有一條重要的運河——脊椎內的椎管。椎管是脊椎內既長又窄的管道,乃脊髓及神經根通過的地方。這些神經組織,負責將大腦的指令傳遞到四肢,同時將四肢的信息回饋至大腦,情況就彷似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然而當這條『運河』,因腰椎勞損而變得狹窄,例如是出現椎間盤突出,骨刺增生及韌帶增厚等病變,神經根就會受到壓迫,引致腰椎管狹窄症。此外,有些人的椎管先天性狹窄,亦容易提早病發。」
「這幾年我每行一段路程,便感到下肢痛和麻痺,需要坐下來休息。我以為是年紀大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不得不讓路給年輕人,沒想到是骨刺觸動了中樞神經。」
「李生,你所形容的症狀,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由於患者站起來行走時,腰椎管的空間會收窄,令神經根進一步受壓而產生神經痛。但當患者坐下來或彎腰時,便可稍為增加腰椎管空間,紓緩對神經根的壓迫。」
「那麼,要治療腰椎管狹窄症,徹底釋放來自腰椎管中央,令人屈膝脆低的神經受壓,是否就一定要做手術,甚至要在脊椎內『上鋼上鐵』呢?」
「李生,長江不擇細流,治療亦建議循序漸進!假如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和物理治療但無效,便須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案包括腰椎減壓術,例如椎板切除術或椎孔擴大術,來釋放神經根受壓外。假如腰椎本身不穩定,或者減壓手術須移除較多骨組織而造成腰椎不穩定,就要在減壓術外加上融合術,如經椎間孔腰椎體間融合術(TLIF),植入支架和螺釘,使兩節椎體融合。」
「減壓術加上融合術,豈不是令本來長和窄的脊椎,在擴闊和加固後變成『長和實』?」
「沒錯!但李生別忘記,健康方程式除了+(加),還有X(乘),更須依照『先乘除,後加減』的原則計算,才可得到正確答案。假如大家只顧工作,但求銀行存款加多個0,卻忽視健康,捱壞脊椎,結果令健康值歸零,那麼就等於在辛苦累積的財產上乘以0。 這條數學題的答案,大家明啦!」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