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新契機
過去十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持續惡化,新冠疫情更加劇了這全球性問題。鑑於青少年一般傾向不對外尋求幫助,建立一個青少年主導的心理健康服務平台實在刻不容緩。在香港,由於心理健康資源相對匱乏以及心理健康服務的平均等待時間較長,使年輕人的心理健康面臨嚴峻挑戰。香港大學於2019至2022年間進行的「HK-YES」社區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青少年罹患精神健康疾病的風險有所增加,其中以抑鬱症最為常見。然而,有超過七成有心理困擾的年輕人,都會因服務成本高昂及對精神疾病污名化等原因,而未有接受任何精神科或心理服務。
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下,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精神醫學系團隊聯合本地多間社福機構,共同推出了「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該計劃旨在於全港各區設立青少年專屬中心,基於現有的精神健康服務體系,為12至24歲的青少年提供早期預防服務。計劃以青少年為核心,涵蓋多個範疇,包括提供持續評估、臨床支援、技能訓練和鼓勵青年參與預防活動等,以全面照顧青少年面臨不同壓力程度的需求。
計劃第一階段已服務超過2萬名青少年,並在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對照實驗結果顯示,以相同性別或年齡而沒有使用服務的青少年相比,曾使用服務的青少年在3個月後心理困擾顯著下降,而另一組青少年在使用服務後的一年內,抑鬱症狀、焦慮症狀、心理困擾和整體生產力均有顯著改善。基於第一階段取得的正面成果,「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現已進入第二階段,並在全港18區設立了45間專屬青少年中心。隨著計劃的推進,我們預期能持續見到更多顯著的成效,以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成長。如欲了解更多,請到訪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的網站 。
作者為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精神醫學系副教授許麗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