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萎縮的危機
肌肉約佔人體總重量的40%,從維持心跳、展現笑容到奔跑跳躍,皆需肌肉參與。人體內存在3種肌肉組織: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其功能遠超乎運動層面。肌肉作為代謝活躍的組織,不僅影響荷爾蒙分泌、葡萄糖代謝,更與免疫功能息息相關。
當肌肉承受機械張力(如阻力訓練)時,肌纖維會出現微觀損傷,進而觸發肌肉細胞活化、增殖並修復受損部分。此過程促使蛋白質合成增加、分解減少,長期累積下形成更粗壯且強韌的肌纖維,提升收縮能力與力量。
研究指出,約10%的60歲以上長者患有肌少症,80歲以上患病率更高達50%。更令人憂慮的是,年輕族群肌肉萎縮現象日趨普遍。研究顯示,20至35歲久坐不動的成年人,每10年可能流失3%至5%的肌肉質量。
肌肉是人體重要的蛋白質儲存庫,對代謝健康至為關鍵。一旦肌肉衰退,骨骼健康亦受牽連——肌肉施加的機械張力能刺激骨骼形成與維持。弗雷明漢骨質疏鬆症研究證實,肌肉質量低下與骨密度下降、骨折風險上升顯著相關。此外,肌肉無力易導致跌倒意外,對長者尤其危險。
肌肉萎縮成因多元,包括荷爾蒙變化、慢性炎症、營養不足及缺乏活動等。研究發現,健康成年人若每日步數從10,000步減至1,500步,僅兩周即令肌肉蛋白質合成率下降27%。醫學界強調,透過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可有效延緩肌肉流失,避免肌肉萎縮成為跨世代的健康危機。
作者為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