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香港四大致命殺手——癌症、肺炎、心臟病、腦血管病[1],隨著不斷的宣傳與教育,相信許多人已經了解到這些疾病的嚴重性,繼而及早預防。然而,有一個沉默的殺手,一般人或許低估其嚴重性,這就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可發展為慢性疾病,亦是導致肝硬化、肝癌及與病毒性肝炎相關死亡的主要成因。在香港,有大約7.2%人口患有乙型肝炎[2]。據香港大學醫學院於2019年發表的研究顯示,48%乙型肝炎患者並不清楚自身乙型肝炎感染的情況[3]。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透過血液及體液傳播,包括性接觸、接觸受污染的血液或體液傳播。另外,受感染的孕婦在分娩時亦有機會將病毒傳給嬰兒,而受感染的初生嬰兒有逾九成機會發展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此外,大約5%的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30%至50%的5歲或以下幼兒未能清除這種病毒,而變成慢性乙型肝炎,亦即「乙型肝炎帶菌者」[2]。
由於感染乙型肝炎並沒有明顯病徵,不少人都不知道自己曾經感染乙型肝炎;而不少「乙型肝炎帶菌者」自覺身體十分健康,與常人無異,自然忽略了定期檢查以及跟進治療的重要性。事實上,慢性乙型肝炎未必有明顯病徵,加上輕至中度肝臟受損亦同樣可以無聲無息,有機會引發各種併發症如肝纖維化、肝硬化,但患者仍不察覺。一旦出現晚期肝硬化或肝衰竭的跡象,便有機會發展成末期肝病,肝功能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甚至需要進行肝臟移植。
除此之外,慢性乙型肝炎更有機會發展成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男性與女性患者於30至75歲期間發展為肝癌的終生風險分別為27%和8%[2]。有研究顯示,香港超過七成的肝癌與慢性乙型肝炎有關[6]。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肝癌是2019年香港第5大常見癌症,同時亦為第三大致命癌症,約有超過1,500人因肝癌而離世[5]。
面對乙型肝炎這個「沉默的殺手」,大家不妨定期接受身體檢查。主動檢查乙型肝炎抗原及抗體是最有效了解自己是否乙肝帶菌者的方法,而及早為自己及家人計劃所需保障,更可防患未然。倘若日後需要接受治療,生活亦可得到支援。若未受感染或沒有免疫,可考慮與家庭醫生討論疫苗注射;已感染者,則可諮詢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是否需要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複製,減低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等長期併發症的風險。
撰文:宏利香港首席醫務總監顏曉婷醫生
註:本文及其內容不代表作者或宏利香港的任何醫療或專業建議。如有需要,讀者應尋求獨立的專業醫療建議。
資料來源:
- 衞生防護中心 - 二零零一年至二零二一年主要死因的死亡率 (chp.gov.hk)
- 2020 - 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 (hepatitis.gov.hk)
- HKU Studies the Prevalence of Viral Hepatitis in HK – The First Largest Population Territory-based Study Identifies Areas of Need in Combating Liver Diseases - Press Releases - News & Events - HKU 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
- 衞生防護中心 - 乙型肝炎 (chp.gov.hk)
- 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ha.org.hk)
- 政府公布本港首份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附圖) (info.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