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我們總會對「人生」及「將來」有很多憧憬,計劃升學、就業、組織家庭等,但又有多少人會想到及早為退休及老年生活籌謀?現代醫療進步促使全球人均壽命延長,自2013年起,香港已成為全世界最長壽地區[1],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統計數字,2020年男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為82.9歲,而女性則為88.0歲[2]。然而年紀大,身體機能無可避免會轉差,患上「腦退化症」的機率亦會相對增加。根據醫管局資料顯示,本港65歲以上患有腦退化症人士,佔同齡總人口比率約為5%至8%,80歲以上患病比率估計更高達20%至30%[3]。
一般人或認為,腦退化症患者只會出現記憶力衰退,其實病症亦包括更顯著和持續的認知能力衰退,因此亦稱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在學習和記憶力、語言能力、執行能力、整體注意力、感覺及動作整合、社交能力等方面不少於一個範疇受損,從而影響日常生活或需要別人協助,甚至依賴別人照顧;個別個案可能出現性格轉變、精神和行為問題。
腦退化症又分不同類型,而「阿茲海默症」就是最常見的類型,佔整體腦退化症七成以上[4]。雖然尚未有研究能確定阿茲海默症出現的原因,惟患者的腦神經細胞之間有「澱粉樣斑塊」及神經細胞內有「神經纖維纏結」,兩種病理特徵均會導致腦細胞死亡,並會隨年紀增長更趨嚴重。不得不提的是,中風和腦血管疾病亦與腦退化症息息相關,腦部缺血令腦細胞死亡以致認知能力衰退,稱之為「血管性認知障礙症」,佔整體5%至10%4。
目前醫學界並無藥物可根治腦退化症,亦無法停止腦部退化,醫生會視乎腦退化症的類型,制訂治療目標,幫助減緩患者的認知能力衰退速度及穩定其情緒。除了依靠藥物控制病情外,醫生亦會按患者的認知能力來計劃相關的訓練,以減慢病情發展和維持日常生活作為大前提。
腦退化症作為長期病,患者的家人及照顧者不但要面對患者病情日漸惡化,逐步失去自理能力及性情轉變,更要負起照顧患者起居生活及醫療開支的重任,無論身體、精神和經濟都需要承受一定壓力。患者及照顧者不妨善用日間護理中心提供的護理服務,多參與社區支援機構舉辦的社交活動。另外,患者如能及早與家人好好溝通有關病後的安排,以便更好地照顧患者的需要。
撰文:宏利香港首席醫務總監顏曉婷醫生
[1]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Understanding longevity in Hong Kong: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long-living, high-income countries
[2]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一九七一年至二零二零年男性及女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
[3] 立法會研究刊物:為認知障礙症長者提供的護理服務
[4]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Demen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