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石(gouty tophi)是屬於痛風後期的疾病表現,早期的痛風病患者一般沒有痛風石。因為,痛風石需要在急性痛風關節炎病發後5至10年才會形成。雖然,在十分罕見的情況下,痛風石亦會先於痛風關節炎形成。
痛風石是由尿酸結晶(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在身體軟組織上凝聚而成。當痛風病患者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長期處於高水平,而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便有超過一半機會形成痛風石。
早期的痛風石一般不會導致痛楚,除非附近關節已受到影響或侵蝕。痛風石通常影響手指和腳趾,亦會在手肘上的鷹嘴骨滑囊(olecranon bursa)和耳朵上形成。痛風石蘊含着白色的牙膏狀物質,當它慢慢長大,表面的皮膚會變薄,讓當中的白色物質清楚可見。如果病人不慎把它弄傷,白色的物質便會流出。弄破了的痛風石有時並不容易痊愈,以致增加傷口被細菌感染的風險。
痛風石除了有礙觀瞻,亦會導致發炎和痛楚。長遠更會導致軟組織侵害和關節變形,甚至附近的神經線也會受到影響。研究發現,原來痛風石會誘發導致發炎的白細介體(cytokines)分泌,並促進破骨細胞(osteoclasts)的形成,引致骨頭侵蝕和損害,機會率增加達2.9倍。痛風石如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理,會導致關節永久侵害和變形。因此,所有患有痛風石的患者都應接受評估和治療。
作者為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