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女性生活緊張,除了月經紊亂,帶下失調亦情況普遍。部分人對帶下存有誤解,帶下有生理及病理之分。帶下是指婦女陰中流出一種粘膩液體。生理性帶下見於健康女性,潤澤於陰道內的無色無臭、粘而不稠的液體,《沈氏女科輯要》:「帶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潤,本非病也。」生理性帶下的量不多,不致外滲。但在月經前期沖任血海將滿之時,或經間期陽生陰長,沖任氣血正盛之時,帶下量明顯增多,或小量排出。生理性帶下顏色是無色透明的,有的略帶白色,所以稱「白帶」。而異常的白帶通常有量、色、質、味的改變,還伴隨其他不適,如乳白色渣狀白帶、膿性白帶或陰道搔癢等。
帶下病主要病因是濕邪,其病纏綿,反覆發作,不易速愈,而且常併發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等疾病,應予重視。中醫認為帶下病雖以濕邪為患,而脾腎功能失調為其發病的內因,帶下病的治療原則以健脾、升陽、除濕為主,輔以舒肝固腎;臨床上因應脾陽虛及腎陽虛治以健脾補腎;陰虛挾濕者則以滋陰益腎,清熱祛濕;濕熱下注者則以清熱利濕止帶;濕毒蘊結者則以清熱解毒除濕的藥物。
如有帶下異常應及早診治,預防帶下病應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尤其注重經期及產後衛生,以及避免過量進食生冷油膩食物,以免濕從內生。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張亦廷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