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磨牙,大家想到的會是牙與牙互相碰撞的動作嗎?有意識的磨牙是一個動作,沒有意識的磨牙則有機會是咀嚼系統的機能異常,長期可導致牙齒表面結構受損。不過,我們今次要討論的「磨牙」並非指上述情況,而是指於矯齒箍牙治療中經常會用到的一種技術 -「鄰接面修磨(IPR)」。
經常有病人在諮詢矯齒治療時(不論是傳統箍牙或隱形箍牙),都會擔心是否需要脫牙,誤以為牙齒如不整齊、擠擁或哨牙,就一定要脫牙來配合矯齒。脫牙後因為空間較大,通常會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去把牙齒移正。其實,脫牙的做法比較適合需要預留給牙齒較多空間移動的個案,而對一些屬於輕度至中度調整的個案,有機會只需做鄰接面修磨(IPR)便可,免卻脫牙的需要。
「磨牙」雖然是要對牙齒作出修磨,但並不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牙齒的琺瑯質一般有大約2.5毫米的厚度,而每隻牙的鄰接面每邊最多也只可磨0.5毫米。琺瑯質的外層沒有神經線,所以在磨牙的過程中不會帶來太多的不適或疼痛。牙醫會在不同的位置磨牙以得到牙齒移動需要的空間。基本上磨牙的幅度大概是一條牙線的粗度,現時未有證據顯示適量的磨牙,會增加蛀牙或患上牙周病的風險。
當然,磨牙是一個很講求技術的治療步驟,需要相當高的技巧處理,例如要避免過度修磨牙齒,亦要在磨牙時注意維持牙齒自然的形狀。有些人可能會擔心磨牙後牙齒會出現「攝牙罅」的問題,其實在矯齒的過程中隨着牙齒移動也會容易出現這個問題。但是,只要跟從醫生指示正確地清潔牙齒、使用牙線或牙縫刷,「攝牙罅」的問題會隨著牙齒慢慢變得整齊而得到顯著改善。
順帶一提,我留意到近期外國興起自己修磨牙齒,例如用指甲銼把自己的牙齒磨短,甚至嘗試改變牙齒的形狀。顯然易見,這些做法會對牙齒帶來很大的傷害。事實上,就算是牙醫要為病人製作牙貼片或牙套,牙醫將牙齒磨細前也需要事先仔細量度好磨牙的幅度,再小心處理每個程序,以免出現不可逆轉的傷害。牙齒結構受損後是無法自行修復的,所以我們要時刻愛護牙齒,避免做出傷害牙齒的行為,否則將會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