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2-17 04:29:56
日報

藥到病除的「藥到」

分享:
藥到病除的「藥到」

藥到病除的「藥到」

不時聽到「藥到病除」,究竟「藥」怎樣「到」?「到」哪裡?又怎樣做「到」「病除」?

給藥的途徑,最常見是口服和注射,口服方式對病人最為方便,本文先談口服藥物怎樣去「到」體內不同地方。

口服藥物可呈固體或液體狀,吞下後首先經過胃部、腸道,後者中的小腸為主要吸收藥物進血液的位置。接著,藥物透過(小腸血管中的)血液被帶到肝臟,也有小部分藥物未被吸收而直接經腸道由糞便排出。

肝臟細胞中含有種類豐富的酵素,一般會對不同藥物進行化學分解,分解後的藥物通常會失去藥性。未被分解的藥物才會經肝臟靜脈被帶到心臟,再經心臟輸出到身體各器官。

心臟會把一部分藥物輸送到有「病」的地方,也會輸送藥物到如腎臟等,繼而把藥物排出體外。而有一些藥物也會再次被送到肝臟,在該處接受再一次化學分解。因此,身體循環系統內的藥物,會隨時間過去而逐漸減少。

這也解釋到為何一般療程,病人需要定時服用或注射藥物,以維持體內有一定分量的藥物,透過血液供應足夠藥物到有「病」的身體部位產生藥效。

要留意的是,當專業醫護人員按病況決定給藥的安排後,病人務必要謹慎遵照指示服藥。同一種藥物的劑量及效果可能因為該藥是藥丸(藥錠)或膠囊而有所不同。

adblk7

至於藥物可做「到」的藥效,會因病情、個別藥物而異,但藥物的作用原理大致相同,這方面就留待下一次再說明。

作者為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高級講師梁偉文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