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1-11-02 12:30:00

路邊野菇 有毒不要採

分享:

每逢秋高氣爽的日子,市民都喜歡到郊外遠足,親親大自然。不過,偶然都有市民懷疑因進食自行採摘郊外的野菇後食物中毒,引起身體嚴重不適而求診。

菇類(即真菌)品種繁多,但並非每一品種都可以食用。有不少品種外形跟可食用品種相似,部分更帶有毒性。進食菇類引致的食物中毒一般屬急性,病徵通常包括噁心、嘔吐及肚痛等。因應不同品種的毒菇,患者亦可能出現幻覺、昏迷、肝臟受損等徵狀。毒菇所含的毒素,一般不能透過烹煮破壞,所以烹煮也不會令毒菇變得安全。

業界如出售野生採集的可食用菇類(例如牛肝菌),應交由受過訓練及富經驗的人員負責採摘;或向可靠的供應商採購並確保他們採取措施,防止產品摻雜帶毒的菇類。至於消費者,如果想選購可安全食用的菇類產品,應光顧可靠的商號,切勿自行採摘。如菇類產品出現以下情況,則不要購買:

  • 懷疑摻雜不明菇類品種
  • 呈現不衛生的情況(例如沾有栽培物料)
  • 有變壞迹象(例如出現有色斑點、發出異味 或有黏糊液等)
  • 包裝內含有太多粉塵或碎塊

最後,如果懷疑進食菇類引致食物中毒,需立即求醫診治。

adblk6

(以上資訊由食物安全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