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7-08-04 06:00:00

重複「拗柴」

分享:

足踝扭傷是常見的下肢創傷,走路或跑步時地面凹凸不平、運動時著地不穩等,都可以令足踝外側的韌帶過度伸展,造成韌帶拉傷,俗稱「拗柴」。如果只是輕微拉傷韌帶,一般兩星期便能康復;若情況嚴重至出現關節移位、腓骨或第五指骨骨折,可能便要以石膏固定及拐杖助行,或需8周甚至更長時間始復元。


其實足踝重複性扭傷非常常見,有患者甚至出現同一足踝「拗柴」10次或以上。雖然足踝韌帶扭傷後可自我修復,但新修復的韌帶功能比原有韌帶差,承受拉扯的能力較弱,故對足踝關節的保護會較弱,影響足踝穩定性。即使疼痛減退,亦不等於受傷的組織已經完全康復,過早重投運動或可增加再次受傷的機會。


在受傷初期,物理治療師會透過針灸、干擾波等方法幫助患者減痛,增加關節活動能力。復康中後期,便透過運動訓練、本體感覺訓練、手法治療、運動貼紮等物理治療方法,協助患者足踝及日常功能復康,重新投入運動及預防受傷。本會設有為足踝扭傷痛患者而設的物理治療檢查、治療及復康服務,可致電2783 3636查詢。作者為該會一級物理治療師黃愉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