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正規醫學學名為「黏連性肩關節周圍炎」。是由於重複性勞損、創傷、或骨折後,肩關節腔內的軟組織病變、引發炎症,繼而出現黏連,最終導致肩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臨床以肩膊無法上舉和外展為指徵,並於晚間及氣溫下降時加重。
然而,很多患者一旦出現上肢無法抬舉的情況,就一口咬定它是肩周炎。但求診評估時卻發現肩關節只有單一方向受限、或被動活動不受限(軟組織黏連者被動活動理應疼痛受限),而且發作時間亦不吻合。即使多次在肩關節進行針灸或衝擊波治療,效果仍反反覆覆。面對這種彷似無法根治的「肩周炎」,你曾否懷疑過「它是否真正的肩周炎」?
如果你的情況是:沒有受傷、沒有重複性勞損、肩膊無法主動活動時,可考慮以下所列舉的幾組肌肉。
- 肩外展:三角肌、崗上肌、斜方肌、前鋸肌;
- 肩屈:三角肌、胸大肌、喙肱肌;
- 肩伸:三角肌、背闊肌、大圓肌;
- 肩內旋:三角肌、背闊肌、大圓肌、胸大肌、肩胛下肌。
以上這些肌肉都是附著於肩關節附近,負責肩膊和上肢各方向的活動,假如這些肌肉過度繃緊,便會限制肩臂的主動活動、及因對抗阻力而產生疼痛。
因此,考慮為肩周炎前,不妨先嘗試放鬆相關的肌肉,或許能夠不治而愈。以下介紹一些穴位,它們位於相應的肌肉組織上,放鬆肌肉同時有助疏通經絡。
- 臂臑:位於三角肌前緣;
- 秉风:位於肩胛崗中點上方,崗上肌窩中;
- 天柱:位於頸後第2頸椎上緣、斜方肌外緣凹陷中(斜方肌的起點);
- 巨骨:位於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崗之間的凹陷中(斜方肌的止點);
- 淵腋:位於第4胸肋間隙中,前鋸肌上、胸大肌外下緣;
- 肩貞:位於背部,肩關節下方,腋紋頭上1寸(大圓肌經過處)。
假如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嚴重、或按摩後無法紓緩,應及早求醫,掌握明確診斷。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