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有不少患者曾抱怨,每日口乾、眼乾嚴重,就算飲八杯水仍無法解決問題,平時也需要靠人工淚水等滋潤雙眼。此類症狀常見於乾燥綜合症、甲亢、糖尿病、藥物副作用等。
乾燥綜合症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老年女性發病率較高,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一般認為與遺傳、內分泌紊亂或維生素缺乏有關。此病可侵犯淚腺和唾液腺等,從而表現為眼睛、口腔、咽喉、陰道等部位出現乾燥症狀。西藥對此類疾病治療需要長期應用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副作用較大。
中醫學將其歸屬於「燥證」範疇,中醫藥在改善乾燥症狀、調節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中醫認為此病常見原因為素體陰虛,津液虧損。肝開竅於目,在液為淚;脾開竅於口,在液為涎;腎為先天之本,在液為唾,故肝、脾、腎陰虧則津液分泌不足,終致全身燥像叢生。
滋陰潤燥是本病治療的基本原則,同時需輔以健脾益氣、補血養血等法。治療上常用天花粉、麥冬、沙參、玉竹滋陰潤燥。除陰虛外,濕重、瘀血、寒凝等也可阻礙津液散布,導致津液無法送達口腔、眼部,從而可引起口乾、眼乾,因此臨床仍須辨證治療。針灸也有不錯的療效,眼周圍可選取攢竹、四白穴,口附近可選取地倉、頰車穴,《靈樞》曰:「廉泉開,故涎下。」針刺該穴位可使津液上承,滋潤口舌;諸穴合用,可改善患者症狀。
平時飲食需清淡,避免過鹹、煎炸、辛辣等食物。同時注意休息,以防用眼過度消耗肝血。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註冊中醫師王譽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