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普世價值而言,童年該是快樂又無憂的,然而有多少人的童年總是不經不覺被大人們一手破壞?近日在街上捍衛自己信念的年輕人,當中不乏12歲或以下的小童,這是屬於他們的童年時代,而社會卻天天上演崩壞的荒謬事情。普世價值被摧毀,表態的是小孩,他們該有的童年就這樣被大人們建構的社會摧毀了。


愛之初傷害
辛丹斯電影節向來著重電影內含的訊息,電影意念比任何華麗製作與特技效果來得重要,而當中選片的藝術成在全球亦備受肯定。成為本年度辛丹斯電影節開幕電影的《寶貝童年》,獲得美國劇情片評審團大獎。這是以色列女導演Alma Har’el的首部長片,沙石當然有,始終本來是擅長MV的導演,在拍長片時所捕捉的鏡頭與節奏均會略有不同。而Alma Har’el有感是替沙拉保夫圓夢的人,因為故事是出自沙拉保夫的自身經歷,沙拉保夫亦是電影的編劇,自編自演,演出戲中父親一角,訴說著他童年時與父親相處的折騰關係。
Alma Har’el與沙拉保夫結緣自冰島樂隊Sigur Rós的《Fjögur píanó》一曲,當時沙夫保夫與女舞蹈家Denna Thomsen演繹出極富詩意與哀愁的畫面以配合動人樂韻。今次《寶貝童年》的拍攝意像,也令人回想起這支曲調的感覺,那種對成長與前路的茫然,在電影鏡頭中都能呈現出來。故事中的12歲奧迪斯,在荷李活成為小童星後,與他關係疏離的父親突然出現擔任他的監護人。因為金錢,才有父親在身邊,然而父親卻從來沒有對自己好過。自小缺乏愛的孩子,由《無聲絕境》的小男孩諾亞祖比飾演,令觀眾對他充滿憐愛;《不得鳥小姐》的路卡斯赫積斯演繹則未見精彩;沙拉保夫全心演繹,與自己童年角色大逆轉,成為他敬愛又懼怕的父親一角,或可藉此演繹過程得到心靈救贖。


大人們的操控
並不是說這90分鐘過得容易,離場時有感在影院中度過了漫長的歲月,但感覺卻又出奇地良好。那種心靈被掏空的虛幻感覺,電影都能拍出來,亦絕非容易。溝通無門,只有自己和藥物知道的感覺,令觀眾也同時跟角色同悲同喜。電影節奏縱然散漫,但看得出其極力尋找心靈出口的慾望深切,觀眾因此產生了同理心,亦希望他能水到渠成。關於父子情的傷害,大人對小孩的操控與不尊重,在影片中都能具體地呈現出來,似乎大人對小孩的傷害是沒完沒了,兩者之間的鴻溝亦難以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