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8-07-03 06:00:00

《後來的我們》 沒有如果,惟願在眼淚中明白

分享:

看《後來的我們》,最感觸是一對前度男女再遇,重談最揪心的舊情,男方反覆設問,如果沒分手、有錢買房子……想著如何改寫遺憾的結局,女方卻不斷推翻,最後果斷回答:「如果沒有如果。」人生難免會悔不當初,即使「我們」不再並肩,在錯過了誰以後,若能在眼淚中學習愛的一課,不失為帶有遺憾的幸福。

 

 寫實情愛有共鳴
《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首次自編自導的作品,靈感源自她的著作《我的不完美》(2011年)裡的短篇小說《過年,回家》,故事背景由台北改為北京,講述一對北漂的年輕男女,在回鄉過年的火車途上相遇後,從相伴、相戀到分手再重逢,糾纏十年的愛情,貼地情節呈現愛情與麵包的掙扎、成長不同步的難奈,已不局限於異鄉追夢的殘酷,觀眾不難對號入座。電影在內地收近14億票房,卻傳出造假,索性搬上Netflix全球發行。首執導演筒的劉若英,仍能散發她演戲唱歌的獨特感染力,以回憶片段穿梭於現在時空,交織一段細膩動人的跨十年情誼。導演顛倒了慣常對過去與現代的設定,彩色的過去與黑白的現代形成強烈對比,突顯兩位主角「錯過」了的遺憾,反映經過成長洗禮的欷歔。在《花樣年華》、《刺客聶隱娘》攝影師李屏賓的鏡頭下,壯麗的雪景、侷促的劏房等唯美構圖,加上陳建騏點睛的配樂,充滿意境;惟中段劇情被愛情金句牽著走,略有拖拉與矯情之感。


跟過去好好道別
電影開場是小曉(周冬雨飾)與見清(井柏然飾)在火車上初遇,鏡頭一轉是十年後在飛機上再遇,導演藉兩次因大風雪導致的陸空交通延緩,造就愛情的萌芽與終結。兩人離鄉別井往北京闖天下,起初小曉夢想嫁個有樓有錢的男人,兜兜轉轉吃過幾次虧後,漸愛上一直守候身邊的窮小子見清;相偎熱戀為貧苦日子添動力,那怕是蝸居斗室、分嘗煮得稀爛的麵,兩人仍願為「我們」的家奮鬥。可惜,現實消磨鬥志,男方因無法實現女方的「上樓」夢而自尊受挫,卻不察覺女方實已滿足於兩口子的「家」,當「我們」不再並肩,即使有多愛,亦難結伴同行,加上一點的猶與倔強,分手卻沒把句號畫好,留下是消化不了的遺憾。重逢,縱是前緣難續,卻能從頭細訴,道出那曾經沒說出口的愛與歉,能不負彼此,跟舊情好好說再見,方能輕省再上路。

《七月與安生》的周冬雨與《捉妖記》的井柏然合演情侶,互動有默契,讓人信服,後著超脫大男孩形象,教人驚喜,《相愛相親》的田壯壯演活一位看透子女心事的鄉間慈父,角色映照男女主角的性格與成長;見識漸廣的見清沒耐性教老父使用電視遙控,一廂情願地安排老人家遷居北京過好生活,以自覺最美好的方式表達愛,卻沒細心留意對方的心底所需,對父親與女友如是,飄泊無定的小曉最珍視給她「回家」溫暖感的團年飯,而不是豪宅與跑車,父親比兒子更是心水清,片尾的一封家書,教人動容。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