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士郎正宗出版《攻殼機動隊》漫畫,全三冊。在此前一年,日本上映動畫《亞基拉》,深深震撼了世界。歐美開始對善於描寫科幻、嚴肅、成人題材的日本動漫產生了興趣,押井守執導《攻殼》電影版在1995年發表,它的製作,本來是策劃了將在美國電影院上映的,最終沒有成事,卻在之後的租碟及DVD市場,漸漸造成了熱潮。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攻殼》對歐美科幻創作、荷李活影響頗大,例如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Matrix)就直接挪用當中很多概念。
科幻示範作
流行文化的深度可以去到多深?《攻殼》是難得一見的示範作,電影以科幻、動作、懸疑查案的劇情,中心思想卻在詰問人的本質是甚麼?人和機械有何分別?以及千古哲學問題:我是誰?《攻殼》系列延續了二十多年,及後的電視及電影創作,也延續以上故事背景及主題,出品維持高質素。
《攻殼》電影版(95年)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在家中市場上,今天推出4K修復版,對不少影迷來說是個全新體驗。原著漫畫的人物造型較為可愛,跟押井守改編,電影版人物造型較寫實,電影風格嚴肅、冷峻。故事寫2029年新濱市中,主角草薙素子,童年時曾遇意外,為全義體化的生化人,今天她是「公安九課」隊長,人稱「少佐」。草薙同時是出色的黑客,能透過人機界面讀取網上資訊。事實上,《攻殼》是個人類開始全面義體化的世界,有的人用義眼、義肢,腦袋也可加上電子腦,連接網絡,因為肢體壞了可以不斷更換,故事中還探討了生命/ 永生這些命題。
義體化的不安
電影故事寫在「公安九課」執行任務的草薙,需要偵查駭客傀儡師的案件──傀儡師犯的事,可不是黑進誰的電腦,而是他可透過網絡,黑進人腦,植入記憶,改變自己身份,變幻莫測。電影透過身手不凡的草薙,炮製大量動作場面,但同時描寫被形容為世上最善用義體的草薙,對自己感到不安,甚至因為全個身體是製造出來的,懷疑自己存不存在。這些心理描寫,對於觀眾而言──電影上映超過20年了,科技高速發展,相信也有同樣的不安。
以下有劇透:傀儡師原為人工智慧。故事寫在資訊海洋之中,一個意識(片中叫Ghost,靈魂)突然甦醒,有了自己的意識。他一直到處犯案,終極目的,卻其實是想跟草薙見面,要求跟她的靈魂融合。在他眼中,自己跟草薙極其相似,幾乎是一體的兩面。這些劇情,其實可以拍成恐怖片,但同時以上種種,在Elon Musk正在發展人機介面快要成功的今天,幾成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