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義」為何物,我們都快忘記了吧?《東方快車謀殺案》是一場喚醒人們心底盼望的公義之旅,在這架快車上,你找到了人性的光輝與前程光明的希望,那是我們都久違了的感覺。在今日看著這個故事,你會質疑今時今日我們還能追求這種氛圍嗎?似乎不能了,一切都只能循舊日足跡去感受一下,這一縷逐漸消失的氣息。
電影故事改編自1934年英國著名偵探小說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同名小說,這故事先後被翻拍成電視劇及電影,當中以薛尼盧密於1974年執導的同名電影最為出色,囊括當時最出色的演員形成星光熠熠之效,辛康納利也是其中一位演員。而薛尼盧密另一部《十二怒漢》亦相當出色,該電影由始至終也是於同一場景,以對白從頭至尾牽引著所有觀眾的情緒,這種處理手法拍出了一部相當出色的電影。所以在同樣需要以對白牽引觀眾情緒的這個故事,薛尼盧密亦能深度掌握對白節奏及凝造緊張氣氛。相比今次的導演簡尼夫伯納曾為首集《雷神》執導,亦有份演出過《鄧寇克大行動》,是演、導兩邊走的導演,但在人情世故及掌握對白之細膩起復節奏上,似乎顯得力有不逮,或說比七十年代前作稍為遜色。於是這次電影側重於演員自我魅力之發揮、動作場面特技效果方面,以增加緊張氣氛及劇情張力。
人性交流作推理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模式跟福爾摩斯的不一樣,簡單來說她是以聊天的過程去找尋蛛絲馬跡,從而推敲真兇。此情況省卻了四出奔走尋兇的動作戲,以文戲為主,劇本對白成了故事吸引程度的關鍵,對未看過舊作的觀眾來說,今次這部電影也絕對收貨。尤其米雪菲花的演繹精彩到位,演員之間拋波交戲令人看得過癮。
電影故事重點在於法理與人情之間的兩難局面,該如何抉擇。在該時代,人性比一切來得要緊,法理與人情之間我們總難免側重於人情。故事以理性行頭,追尋到法理後,再以人情作最後抉擇,這是人性最合理的做法。反倒今日社會,網路總以非理性行頭,一窩蜂地擁戴疑似受害人就對了,卻忘了以法理追尋真相,再以人情判斷實況。追求公義變得舉步維艱,最能反映現代人對所謂公義的看法,或許要看台灣地道電影《大佛普拉斯》,該片勇奪金馬獎五項殊榮,絕對高質值得一看再看。內裡所反映的觀點,正是現代一介蟻民的看法,我們無法再與公義掛鈎,公義只屬富有的一群,連準則也是循他們的喜好作定義,黑白是非扭曲了又如何?回到基本步,我們只能看《東方快車謀殺案》才找到那日漸消失於人世的合理無誤之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