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5-04-11 04:30:09
日報

《混沌少年時》一鏡直落唔係show off

分享:
《混沌少年時》一鏡直落唔係show off

《混沌少年時》一鏡直落唔係show off

Netflix英劇《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一鏡到底,一鳴驚人!但炫技之外,撇除拍攝技巧,《混沌少年時》還有甚麼?答案是:還有很多!《混沌少年時》說甚麼?可從每集的敍事角度出發:四集四個鏡頭直落,就有四個不同敍事角度,鏡頭就是觀眾的一雙眼!

觀眾與角色同行

第一集是少年Jamie Miller(Owen Cooper)的角度。一鏡到底的效果,在於導演用鏡頭帶領觀眾與角色實時同行。Jamie經歷司法制度、權威及成人世界的衝擊。觀眾與Jamie困在警局,一同感受體制的冷漠,體會這位少年有多無助、多孤立無援。此刻觀眾會同情Jamie,因為大家都站在同一視角。雖然Jamie不是整個60分鐘都在鏡頭下,但即使沒有他的情節,劇本也沒有離開這個敍事角度。例如當Jamie押上警車後,母親(Amélie Pease)控訴為甚麼要破門入屋,女警回應「你有權投訴及申請賠償」,語氣冷淡,盡顯執法機關的無情,全集角度統一。

第二集是男警員Luke Bascombe(Ashley Walters)的角度。他走進學校查案,這回輪到警員受到教育制度的衝擊,面對學校、老師、同學、兒子,一籌莫展。

第三集飾演Jamie的Owen Cooper演技大爆發,但觀眾跟隨的卻是心理輔導員Briony Ariston(Erin Doherty)的視角,她幾乎全程在鏡頭之下。雖然角色本身經驗豐富,但仍然要面對來自同事及少年疑犯的挑戰,跟Jamie對話更好比一場攻防戰,最後也需要情緒的宣洩才能釋懷。

第四集是Jamie父親Eddie Miller(Stephen Graham)的角度,他受到整個社會的衝擊,鄰居、家人,甚至陌生人都給予他無形壓力,情緒被逼到崩潰邊緣。

adblk7

《混沌少年時》以一鏡到底展開四個獨特的敍事角度。純炫技的作品不耐看,但以技巧推動劇情,可令作品去到另一高度。無獨有偶,近年還有兩套出色的少年電影,達到技巧與故事互相融合的境界。

《年少日記》、《怪物》異曲同工

卓亦謙執導的《年少日記》(2023)與是枝裕和的《怪物》(2023)同樣以少年成長為題材、同樣有獨特的敍事角度,但風格迴異。港產作品《年少日記》在電影中做了個敍事角度的切換,成為電影的亮點。觀眾一直以為跟從哥哥(黃梓樂)的獨白了解故事,感受哥哥的失落與沮喪,可是到後段才恍然大悟,原來那是弟弟(盧鎮業)閱讀哥哥當年日記的獨白。觀眾突然從哥哥的視角轉換到弟弟的視角,導演成功給觀眾一個驚喜!但這純粹是賣弄小技巧嗎?那又不是,因為弟弟從日記了解哥哥的痛苦,前段的舖陳,加深了弟弟往後的悔疚。敘事技巧提升了作品的感情。

《混沌少年時》衝擊力最強

《怪物》敍事技巧更複雜,就如「羅生門」的結構,敘事角度不斷切換,有家長的視角、老師的視角、校長的視角、同學的視角。每人都只看見事情的部份,每人都有誤解,每人都有冤屈,就算有全知視角的觀眾,也要到最後先了解怪物的真相,看到「怪物」的表像。三套作品的敍事當中,以《混沌少年時》最直接、衝擊力最強,而《年少日記》則最簡單粗糙但感情真摯,《怪物》則最複雜也層次最豐富。一鏡到底是雙面刃,缺點在於放棄了剪接效果,感情表達好依賴演員發揮,所以在感情抒發這一點,個人還是最喜愛《怪物》的細緻。

adblk8

難得近年有三套出色的青少年影視作品,大家可盡煲三套,多點了解我們的年輕一代。(文:卡卡) 

Now TV 原文轉載

更多文章:【Now TV 頂尖娛樂內容】影評及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