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慢嘆「熊貓TV」
快,是港人日常寫照:去茶記食飯有時限,煲劇要用幾倍速,連親眼睇熊貓龍鳳胎,都以「流水式入場」探訪5分鐘。生活要快,但電視娛樂可要「慢」 ── 慢慢嘆的「慢」 ── 「慢電視」(Slow TV)你聽過未?這是一種馬拉松式直播的電視節目類別,香港人最熟悉的經典例子,一定是亞洲電視的《魚樂無窮》(1994),其實「慢電視」在歐美更普遍,Netflix的《家有壁爐》(Fireplace,2015),在YouTube搜尋「Slow TV」都有大把選擇。
由北歐興起的慢電視
其實「慢電視」只有十多年歷史,2009年挪威NRK電視台推出《卑爾根火車旅程》(The Bergen Line to Oslo minute by minute) 是「慢電視」的開端。這個節目是為了紀念卑爾根鐵路誕生百年,電視台全程跟拍一趟火車行駛(約7個多小時)的旅程,播出並無經過任何後期處理,意外創下高收視率。於是134小時的挪威沿海之旅、12小時的壁爐燒柴、168小時的馴鹿遷徙等一系列慢電視節目乘勢而來。瑞典、芬蘭電視台,以至英國BBC廣播公司都紛紛跟隊,令慢電視在歐洲變成潮流。
慢電視看慢活的熊貓
熊貓熱潮下,看Now TV的「熊貓TV」直播,見到「家姐」、「細佬」在御用韆鞦上獨樂樂,又會慢悠悠地在樹上「躺平」。透過電視或手機屏幕實時觀看大熊貓的一舉一動,一直注視那些靜態畫面,不知不覺自己都會看得入神。熊貓不動,我也不動,或者這就是「慢電視」的魔力,讓自己在那個時候放空,有如跟大熊貓一起「慢活」,積存了一天的壓力都拋諸腦後,治愈心靈。「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收工開套慢電視慢慢嘆,好好享受「慢」的me time,讓壓力釋放。(文:小翩)Now TV同步轉載
更多文章:【Now TV 頂尖娛樂內容】影評及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