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或許也曾經歷過童年時美麗可親的孩子,隨年紀漸長而愈變陌生,愈是追想哪裡出了問題,愈是不得要領。《美麗男孩》(Beautiful Boy)裡的父親,向來與兒子親近,隨著毒品的介入而關係變得繃緊,當父親眼中的beautiful boy沉淪毒海,是否美麗依然?電影真誠赤裸地呈現,染癮與勸戒者的反覆折騰與心力交瘁,教人深思「愛,勝過一切」的真義。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40326863_zh.jpg?itok=pm1mGhbi×tamp=1739281968)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40326866_7O.jpg?itok=3CF5f3NG×tamp=1739281968)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40326869_Q1.jpg?itok=_cJyk8Es×tamp=1739281968)
無間循環
關於毒品禍害的電影多不勝數,不少是強調如何戒毒並展開美好人生,《美麗男孩》不是純然光明的戒毒故事,而是一個中產家庭8年抗毒的艱澀日子。電影改編自一對父子各自出版的回憶錄,跟影片同名的《Beautiful Boy》記錄了大衛薛夫(David Sheff)為父者的心路歷程,兒子尼克薛夫(Nic Sheff)則以《Tweak》寫下個人吸毒與戒毒的矛盾掙扎。再婚的大衛與兒子尼克感情要好,他自信能透徹了解尼克,直至發現本來年輕的兒子已深染毒癮,自此墮進恐懼與憂傷的深淵,兒子亦陷於重蹈覆轍的自責內疚裡。此片結合兩書的觀點與角度,戲裡的爸爸盡責、生母亦非冷酷無情、兒子不純然自甘墮落,他與後母家庭相處融洽,各人都盡力挽回,誰也不保證家庭能永久脫毒,電影沒給予虛假希望,卻呈現不足為外人道的無間循環。
搞不懂 唯靠愛
電影由《傷失的情歌》的比利時導演菲力斯梵古寧根執導,貫徹《傷失》寫實到肉的沉鬱調子,沿用時空交錯的跳躍式敘事,但來得更單刀直入,開場是《紐約時報》記者大衛,面向鏡頭問如何幫助染上冰毒的兒子,盡現父親的無助與沮喪接著故事從一年前說起,在持續戒毒與復發的漫長歲月裡,穿插父子的回憶,大衛哼著John Lennon的《Beautiful Boy》哄年幼兒子入睡、父子「愛你,勝過一切」的親蜜愛語、失而復見的衝浪滑水等,看似零碎的相處片段,實是父親守護愛子的承諾,牽繫彼此。此片刻意沒深究原因與責任,只多番強調復發是必經階段,說的既是毒癮,也是酗酒、賭博或性癮等成癮問題,更可延伸至青少年成長。為人父母,別小看點滴累積的親子時間,能為彼此感情打好深厚根基,當子女不似預期或屢屢闖禍,總想追因問責繼而對症下藥,然而成長變數複雜,不宜妄下定論,當面對殘酷現實,如何能「愛你,勝過一切」?面對哀求討錢買冰毒的兒子,大衛態度決絕,卻不放棄守候,讓浮沉毒海的尼克,回頭有路。
選角出色
影片的節奏雖緩慢,但導演聰明地以出色的選角,讓觀眾設身處地感受當事人「理還亂」的複雜心情。由史提夫加維演知識分子父親,充分表現理智與感性的拉鋸,從起初理性「解決」問題、痛心失控到漸學懂拿捏愛的界線,演得層次分明;憑《以你的名子呼喚我》一鳴驚人的添麥菲查洛美,立體演繹尼克的優秀俊美與敏感脆弱,愈想改過自新,內心的黑洞愈大。父子情深的愛痛交纏,縈繞心頭,而兩位佔戲不重的女角亦毫不輸蝕,後母駕車追逐的悲痛、生母哭訴「我一個做不來」,同樣揪心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