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做漫畫的命
不知道你有沒有,但我有——看《三命》時經常不期然諗返轉頭:如果當日在某個重大抉擇面前作出不同選擇,條命會點?
1) 舉例,如果當日不做副刊記者而去做編劇?會不會有更好發展?會不會成為導演?有份站上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頒獎台上?又抑或更加兜踎?當然不會知道,永遠不會知道。
2) 但有理由相信,基於能力有限,無論當初揀去做甚麼,殊途同歸,都只會做得不好,最後被淘汰——諗得通,就去搵份踏踏實實的工;一旦諗不通?就終日懷憂喪志食西北風。
3) 駱澤信三命的最終結果,劇未播完,仍未知道,而只知道他經由三個選擇所演繹的三段人生,各有得失,事業上金錢上家庭上感情上,暫時來看,難說哪一個命運選擇最明智最高瞻遠矚。
4) 只能說,三命裡,一個保守穩陣,一個浪漫放任,一個擺明偏門,對於大部分人,行偏門那條命應該會較離身,真正面對過的掙扎相信是:應該保守穩陣?抑或浪漫放任?
5) 當日知道其中一命是有關一個漫畫家的命,我詫異,但又最感興趣,畢竟自己真的睇漫畫大,當中有一段長時間更加極沉迷香港漫畫,試過一個星期買/看16本,某程度上,算是睇住香港漫畫行業怎樣發展。怎樣由家庭式經營變成大公司管理,怎樣由一間公司一統江山,上市,踏入盛世,然後再怎樣分裂,各有各做,漸漸有人退場,有人留守,開到荼蘼同步衰落。香港漫畫並沒有三命,而只有兩條命,一條富貴,一條閉翳。富貴的,大家有目共睹;閉翳的,亦有目共睹,又或根本已沒有人會care。

在香港做漫畫的命
6) 我詫異,是詫異在駱澤信其中一命,竟然讓我簡要地重溫了一遍(短促的)香港漫畫發展史;最詫異是,駱澤信竟然可以由編繪技擊漫畫,改去畫愛情漫畫;而更加詫異的是,讀fine art的林海琪,竟然會如此欣賞和喜愛港漫——當然不排除她只是純粹欣賞喜愛駱澤信筆下的港漫。
7) 在一個香港電影低潮時,一間拍過大量經典電影的電影公司,在首次製作的電視劇裡,描述了一個漫畫家和漫畫行業的命運,因為夢想,努力令自己畫得更好,結果,真的畫得很好,亦因為畫得太好,被老闆賞識,做自己代筆。他不甘心不忿氣,但銷量證明,世俗只看牌面,懶理內容與真相。而這情節,並非純屬虛構。
8) Sorry,是我諗得太多——坊間看《三命》,是為了看電影感,為了看裡頭哪些畫面和對白有銀河映像朕味,為了看誰和誰作出教材級演技示範諸如此類,但我看見的竟然是香港漫畫行業的盛與衰,不論盛或衰,講到尾,都因為人,人的視野。
9) 香港漫畫境況有目共睹,香港電影工業?感覺枯槁——但仍然有人努力去做,為了各種原因努力去做。值不值得?當事人覺得值得就值得。
10) 《三命》展示了命運與選擇的關係與無奈。博一博行偏門?自然不應該。追逐夢想?你要有失敗與失望的充分心理準備。那麼,還是穩穩陣陣算了,但今時今日,風高浪急,一個浪撲埋來,再穩陣保守,都未必企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