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H收藏舊雜誌,在臉書post出一頁〈讀者來信〉,內容是認為該雜誌太高調太悶。全文語調溫和,下款自稱「電影文盲人上」。H用意甚明──看,從前的人幾斯文,投訴都客客氣氣,編輯部則海量汪涵,來函照登,讓其他讀者睇到無所謂。
換轉現在,網民可能開口就駡,版主更絕,往往直接刪貼了事。沒辦法,資訊爆炸,不粗暴未必引起注意,版主則臭屎密冚,眼不見心不煩,有時忍不住文過飾非,解釋一番。
殊不知,解釋只等如掩飾。
筆者早年主編月周刊,開首即〈來函版〉,寓意讀者為尊,對於查詢盡力答覆,對於批判意見,值得接受便知錯能改,無法苟同便跳過,刊出信件,沒非要解釋不可的,由公道自在人心好了。
近年興玩公關拆彈,但也因此爆發很多公關災難。善泳者溺於水,你愈拗,對方愈不服氣。哲學家李天命教落,辯論比賽觀眾聽誰最後發言就當誰贏,網絡平台容許無限發言,遂變沒完沒了。
適當時候停口,或索性一開始就已讀不回,反而高雅。
那麼,為何公關公司不叫你沉默是金?個個沉默是金,它吃西北風嗎?
庸醫愛用猛藥,以突顯自己重要。我認識一位優秀兒科醫生口頭禪卻說:「冇咩唔使嚟睇啦,讓小朋友培養抵抗力。」好公關亦然。某飲食KOL諸般補鑊,愈描愈黑,益發惹厭,結果收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