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極嚴重面盲症。試過很多次,偶遇認識了二十年以上的朋友,還是一頭霧水,要身邊太太提示,才知道對方是誰。不是無心裝載,給我名字的話,回憶肯定即時如瀑布傾瀉下來,只是對容貌真心沒有概念。
看中國電影《孤注一擲》,望著相對陌生的大陸演員們,當然沒有感覺。有幾位配角,來自香港,例如鄧萃雯,好彩,還是一眼認得出,其他戲份較少的例如林威、林韋辰,已經相當勉強。較為新晉的湯加文和孫陽,明明看過他們合作的《過春天》,還是全無印象,也真夠不好意思。
還有一位:馬賽。看電影的時候,覺得很熟口面,但又不敢一口咬定。不敢確定,是因為向來少接觸中國電視劇,不知道馬賽原來在淡出香港娛樂圈後,不只結婚生女,原來換了地方仍然活躍。有機會演到賣座電影,不是甚麼稀奇古怪的事情。
艷舞事件已經是九年前的事。2013年,現在回想,真是美好的歲月,香港人還很有空閒很有興致關注娛樂圈八卦,一見到馬賽的全裸照片外洩,議論紛紛,加上娛樂雜誌仍然成行成市,煽風點火,結果一位本應前途無限的電視台小花,一夜玩完。
重現江湖,至少重回香港,馬賽接受訪問,談及自己因此患上抑鬱症,幸好遇見後來的丈夫,離開是非地,在內地建立家庭,一步一步由低做起,總算雨過天晴。值得慶賀。我更關注,是她說到,最大的遺憾,是由於當時年紀輕輕,過分執著外界評價,於是把爸爸贈送的物業轉售套現,集資一百萬打官司控告傳媒機構,希望為自己平反。錢用清光,結果連一句道歉也沒有。
以一個實事求是的角度,無厘頭掟了一百萬出去,甚麼得著也沒有,當然悲哀。拿一百萬投資,只要沒有相信肥媽或張智霖的廣告,就算安安全全放在銀行,也保本還有少少利息。成年人,夠理性,夠麻木,就算覺得自己被不實報道搞到身敗名裂,大概也會選擇忍氣吞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謂認命。但我覺得馬賽不應該為一時衝動而遺憾,相反,應該引以自豪。
追求公義是冒險的,而且沒有人保證一定成功。只是,人人選擇逆來順受的話,不公義的情況肯定越來越惡化。舉個例子:英超賽事,熱刺主場對利物浦,利物浦的入球,被球證以越位為理由取消,VAR確定。事後,才發現原來是溝通出了問題,沒有越位,入球理應獲判有效。結果,賽事結束,利物浦以一球僅負,全失三分。英超球證的黑暗,直達高峰。
換了是我,憤怒是憤怒,無奈也無奈,還是只可硬食。可以怎樣?反擊?得罪高高在上的球證,咪只會在將來更加被針對,得不償失?找其他球會齊齊為建立一個公平的比賽環境而努力?他們事不關己,分分鐘認為球證犯錯是比賽一部分,利物浦之前受益過,今次受害才發聲,跟怨婦一樣。對,我們都太過習慣計算利害得失才下決定,不在意自己間接助紂為虐。
難得有個傻瓜不畏強權行出第一步爭取公義,即使最後可能白費心機,甚至損失慘重,也是值得致敬的舉動,而不是嘲諷。
可惜,我們只是人類,我們只是花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