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03-01 11:00:00

點解「日版黑膠」係靚啲?

分享:

很多人以為我專門收藏日版黑膠純屬個人主觀偏好當中並沒有較客觀實在的理由支持。今日我將會作全面剖析「點解日版黑膠係靚啲」鮮為人知的秘密。世界上最早期的碟型留聲機唱片是由德國DGG創辦人愛米爾。貝利納(Emile Berliner)於1889年發明,但日本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才開始生產留聲機唱片。歐美出品的留聲機唱片大多淨重160克,而且都是用一些很容易打得爛的物料製成(圖二),雙反日本早在戰前已經能製造出淨重220克而且不易打爛和防刮花的留聲機唱片。為甚麼歐美强國船堅炮利甚至連月球都可以登陸為甚麼他們的唱片質量給日本比下去?無他。歐美的唱片公司把製作唱片純粹作為一種商業行為和賺錢工具,但日本人覺得隨了把唱片作商業用途之外更有責任恆久保存音樂的藝術價值,所以他們會花更多資源去提升産品的質量,他們還很有創意地請畫家把歌手的肖像劃在唱片的label紙上面(圖一),反之歐美gramophone的label紙大都只是用豆腐印印上唱片公司的logo(圖二),十年如一日,十分死板。在完成錄音後,拿拿聲便像印銀紙般的去印製黑膠唱片,成本省得就省,那會再花錢在包裝上和提升質量。這是兩個截然不同民族的心態。

我們再看看美版LP的質量,由於美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生了石油危機,很多唱片都是用一些原本不應用來製作黑膠的物料(從廢物提煉出來的再造膠)來印製黑膠,而且大都只淨重90至100克(圖三),十分省錢,所以很容易抄魷魚(圖四)報消。還有唱片槽極淺,主要是品控不佳,用來壓製唱片的金屬壓模不經常更換所至。試想用鑽石唱針來重播這些柔軟的黑膠,它的壽命定比正常黑膠短,很快就會發現炒豆聲甚至跳線,那唱片公司最希望你多買一張好了。而且那唱片的封套亦只是用再造紙製作(圖五),很易發霉,手感很cheap。

adblk5

反觀日版的黑膠全部用上一手膠(virgin vinyl)壓製,重量亦達到140克(圖六)。大約每五萬張便更換全新的金屬壓模,就算印一百萬張都能保持質量平均,QC一流。而唱片封面大都重新設計和只封套用特厚實心卡紙製作(圖七),很多更包括獨有海布和歌詞,真是落重本製作,無論音色和內外質量都遠超歐美版本,一分錢一分貨。

再加上日本東芝(1958 - 1974)獨家開發的全球首張不帶静電(static free)的紅膠唱片(圖八,九),特有膽機作用能將所有刺耳的高頻過濾掉,令人聲更温暖,中低音更豐滿,淨重160克。

adblk6

黑膠的黄金期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淨重大約140至200克,中期是七十年代,淨重大約120至140克,尾期是八十年代,淨重大約只有100至120克。

所以在1998年推出的美國復刻版標榜淨重180克(圖十)是要給樂迷一個好印象,不再偷工减料,可惜音色像數碼檔案,所以只靠重量其實對音色並沒有直接的幫助,就好像用上名貴的水晶酒瓶卻盛載著汽水一樣,再一次令樂迷失望! 心水清的用家都知道其實所有日本軟件如Cassette及DVD同樣是超越其他國家的出品,這其實已經變成是一般採購常識。

adblk7
圖1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圖2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圖3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圖4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圖5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圖6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圖7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圖8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圖9 (照片由作者提供) 圖10 (照片由作者提供)